关于会宁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6月21日在会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会宁县财政局局长 李振华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会宁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财政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为根本,强化责任担当,保障重点支出。积极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努力应对财政运行中不利因素,促改革、补短板、克难关,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预算目标。
一、2019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2019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0205万元,占预算54442万元的92.2%,考虑政策性减税因素,较上年同口径(税收收入扣减10.3%)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478万元,占预算28385万元的100.3%,超收93万元,较上年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具体情况是:税收收入完成15404万元,占预算18936万元的81.3%,较上年同口径下降8.6%;非税收入完成13074万元,占预算9449万元的138.4%,较上年增长43.5%。
2019年,年初预算税收返还性收入4348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121474万元,上年结转8218万元。在此基础上,预算执行中省上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31832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13075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510万元、结算补助收入3500万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7662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085万元);当年省市财政下达转移支付专项补助资金255078万元(含提前下达列入预算的93339万元),其中:一般专项性转移支付17237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2702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7911万元;上年结转专项结算增加20万元;调入资金82万元,全县总财力达477441万元。
根据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审批财政调整预算缺口情况,按照跨年度平衡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参照存量资金管理收回当年未执行专项42621万元,转列2020年财政预算争取财力再安排支出,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74250万元,占变动预算474456万元的99.9%,比上年同期多支68075万元,同比增长16.7%。具体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994万元;国防支出116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7344万元;教育支出1029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2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19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391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142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773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391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5910万元;资源勘探信息支出643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728万元;自然资源气象支出3804 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225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9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2728万元;其他支出134万元;债务付息支出3795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1万元;均占变动预算的100%。农林水支出140161万元,占变动预算140367万元的99.9%。
2019年,县财政切实强化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全年累计收回存量资金6428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支出:
按原用途原项目继续使用2921万元,其中:《郭富山》纪录片拍摄经费23万元,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182万元,卫生院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补助8万元,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及退耕还草项目1001万元,水利项目前期费19万元,扶贫专项资金394万元,藜麦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2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城区崩塌群治理项目1090万元,香泰乐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粮食仓储建设资金202万元。
统筹使用3507万元(扶贫领域3082万元、污染防治225万元、保障民生支出200万元),其中:80—89岁高龄老人养老补助200万元,政府购买服务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225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230万元,振兴乡村公益性岗位县级配套资金152万元,农村公路养护300万元,扶贫专项937万元,自来水入户切割段硬化路修复资金300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补助151万元,县级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90万元,农村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11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化解资金664万元,电子商务扶贫奖补48万元。
(三)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结果
2019年在预算执行中,通过不断强化增收节支,切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478万元,转移性收入达到412732万元,新增一般债券27911万元,上年结转专项8238万元,调入资金82万元,总收入47744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4250万元,上解支出277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1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06万元(结转2020年使用专项),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基金总收入20256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612万元、省市下达基金专项1644万元、新增专项债券30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0174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82万元。
(一)基金收入情况
2019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612万元,占预算25610万元的61%。其中: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8万元,占预算150万元的12%;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14425万元,占预算25100万元的57.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859万元,占预算360万元的238.6%;污水处理费收入310万元。
(二)基金支出情况
2019年,基金预算支出20174万元,占变动预算的99.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2376万元(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206万元、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20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支出121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859万元,污水处理费安排支出301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支出1596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债务付息支出203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万元,均占变动预算的100%。
三、2019年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加大脱贫攻坚资金支持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落实减税降费,加强财源建设。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落实减税降费、破解财政收入难题、加强财源建设、全力保证财政收入等方面积极主动作为。紧盯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坚持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2019年全县共减税降费4561万元(小口径1517万元),减轻了县域小微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深化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改革等工作,进一步刺激消费,增强市场活力,真正做到“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来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市场活力的‘乘法’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潜力,促进县域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为培育财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支出。
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年“三公”经费支出736万元,较上年少支出40万元。在压缩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三保”支出落实到位,有效保障了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政策的落实。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布局,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二是投入各类财政专项资金5576万元用于棚户区改造;三是用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养老、医疗保险等支出40406万元;四是积极落实各类惠农政策,全年通过财政惠民系统共发放各项财政惠农补助260批次,资金65365万元,受益人数157049人;五是加大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力度,全年投入各级各类环保资金16413万元,确保了城乡重点环境质量提升。
(三)加大保障力度,助推脱贫攻坚。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强化资金保障和问题整改。一是足额安排2019年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00万元,有效保障了脱贫攻坚资金需求;二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和支出力度,2019年全县应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资金为90482万元,实际整合使用73682万元,占总资金的81.4%,其中跨科目整合使用涉农资金24202万元,占实际整合资金的32.9%,主要用于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种植、脱毒种薯推广种植、农田高效节水、人饮工程和道路建设等项目;三是确保专项扶贫资金支出,2019年先后拨付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096万元,主要用于产业补助、人饮工程、道路建设,精准扶贫贷款贴息、危房改造、雨露计划、培训补助、“巾帼家美积分超市”试点、残疾人种养殖等项目;四是有效使用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资金,2019年拨付中央定点帮扶资金8696万元,天津市和平区对口帮扶资金570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水源工程建设、产业协作共建载体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培训、肉驴引种达标补助、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等方面;五是积极推进问题整改,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省委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审计、检查等发现的问题,细化整改举措,明确整改时限,对标对表推进问题整改,在财政管理和资金使用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加强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按照“严控增量、化解存量、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工作思路,构建县级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坚持循序渐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和严格执行并重,不断强化债务风险源头管控,硬化预算约束,加快债务还本付息进程。根据中央、省、市《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精神,制定了《会宁县防范和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按照《会宁县政府性债务偿还管理办法》和《会宁县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规定,切实加大政府债务偿还力度,全年共偿还各类政府债务本息44636万元(其中偿还本金16609万元、债务利息28027万元)。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政府所有建设项目的财政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禁止违规或变相举债。
(五)深化财政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把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延伸至资金使用末端,2019年对涉农整合资金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共涉及项目36个、财政资金63730万元;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县、乡全覆盖,清理撤消预算单位专户56个,确保了财政资金运行安全、规范、高效;三是全面启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改革和电子票据上线工作,建立了覆盖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电子收入收缴系统,2019年利用电子收缴系统完成业务44094笔,资金11494万元,努力打造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群众办事零跑腿”,提升了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六)强化财政监管,规范财政运行。
切实加强扶贫、民生等重点领域资金监督检查。一是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共受理查处“一卡通”管理问题线索87件,已查清上缴违规违纪资金263万元;二是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制定了《会宁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会宁县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投放管理办法(试行)》《会宁县2019年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会宁县中央定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更进一步了全县涉农资金整合、到户产业资金安排、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和中央定点帮扶资金使用,为扶贫资金高效、安全和规范使用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大预算单位财政业务督查力度,通过提醒函、暂停核拨经费、财务人员更换备案等方式加强了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加大采购信息公开力度,规范采购行为,全年完成集中采购项目188个,预算金额50543万元,实际采购资金48723万元,节约资金1820万元,资金节约率3.6%;五是加大全县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全年分四期培训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达460余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业务能力,规范了财务管理。
各位代表!2019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全县人民对财政工作的大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减税降费政策叠加,税收征管机制有待完善,财政增收困难,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力度欠缺,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绩效评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到期债务逐渐增多,消化存量债务压力大;四是财经纪律和财务规范管理与现代财政制度还有一定差距,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任重道远。为此,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全县财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大力提质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切实做到有保有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编制原则
(一)收支预算平衡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法》,坚持量力而行,以收定支,做细做实做足财政收入,根据既有财力,编制预算支出,以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预算,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保障重点工作的原则。以“三保”为核心,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严格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领域的支出。
(三)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发挥财政资金宏观调控作用,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用途不精准项目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先安排生产性、基础性项目支出,压减或取消消费性项目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四)讲求绩效评价的原则。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逐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一般公共预算编制情况
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编制总收入357417万元,总支出357417万元,预算收支平衡。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编制情况
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增长和各种增减收因素,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预算51520万元,较上年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20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分项目:税收收入17616万元,较上年增长14.4%;非税收入11584万元(税务部门1384万元),较上年下降11.4%。
2020年,返还性收入4348万元,提前下达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41951万元,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7547万元,一般转移支付专项13563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38535万元,上年结转专项20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7417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编制情况
根据财政收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357417万元(政府采购资金66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66667万元(工资福利及个人家庭补助支出160424万元、公用经费5444万元、业务费支出799万元),项目支出11956万元(县安专项预算11756万元、非税收入征收业务费200万元),省市提前下达专项支出174165万元、结转专项支出206万元,预备费1500万元,国际债务还本150万元,上解支出2773万元。
1.人员经费支出160424万元:按2019年底执行基数预算136453万元(含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00万元),2020年政策性增人增支23971万元,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机关公务员1500人晋升级别(档次)工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12000人晋升薪级工资,考核优秀公务员290人一次性奖励,共需增支1448万元;
②兑现取得较高学历的200人工资和1200人教护龄津贴,需增支45万元;
③2019年招录31名公务员及87名事业干部转正定级,需增支4万元;
④2018年“三支一扶”招考的30名高校毕业生(本科23名,专科7名),从2020年9月起确定工资待遇,需增支56万元;
⑤2017年、2018年招聘的“西部计划”工作人员确定工资待遇,需增支22万元;
⑥兑现聘用高一级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工资、技术工人岗位等级工资、专业技术高等级岗位工资和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晋升职务工资2945人,需增支1513万元;
⑦公安机关兑现警衔津贴225人,需增支46万元;
⑧恢复1541名公务员10%交通补贴及兑现201名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交通费补贴,需增支242万元;
⑨兑现750人次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晋升上一职级,需增资135万元;
⑩2017年129名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西部计划”、“三支一扶”人员一次性奖金人均2200元,需增支28万元;
⑪县乡站服务部9名定额补助人员工资53万元;
⑫2020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工资标准调整需增支203万元;
⑬2020年计划招聘19名公务员(研究生4名、本科生15名)、招聘233名事业人员(本科生),2020年9月起执行工资待遇,需增支519万元;
⑭2020年计划招考特岗教师150名,从2020年9月起执行工资待遇,需增支270万元;
⑮2020年安置11名退役士兵需增支55万元;
⑯2020年安置4名盐业体制改革人员需增支41万元;
⑰2020年代课教师199名正式聘用、40名离岗补偿,需增支1290万元;
⑱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欠费2160万元;
⑲退休人员取暖费900万元;
⑳2014年以来特岗教师、2014年—2017年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缴纳养老保险,需增支1265万元;
㉑重大贡献高级专家荣誉称号人员一次性退休补贴88万元;
㉒其他政策性增支13588万元(业绩考核奖13388万元,死亡抚恤200万元)。
2.公用经费预算支出5444万元(含公务用车改革个人补贴1156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资金664万元,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定额标准和年底在册职工人数分类分档预算 (根据压减一般支出的政策要求人员公用经费压减10%)。公安局年人均1.2万元(含扫黑除恶等专项经费),纪委监察委、政法委、司法局年人均0.8万元,县直行政、全额事业单位年人均0.5万元,各乡镇公用经费年人均0.4万元,每个乡镇专项公用经费50万元(包含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每人每年500元、民兵训练经费1万元、共青团工作经费1万元、安全生产工作经费5万元、地质灾害监测经费1万元、乡镇监察室工作经费2万元、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2万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经费2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万元、文化站免费开放0.5万元、乡镇纪委专项业务费3万元、妇联工作经费1万元、道路养护5万元、道路交通安全专项经费、宗教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等)。
3.业务费预算支出799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取暖费120万元,5所高中专项经费450万元,精准扶贫驻村人员县级生活补助229万元。
4.县安专项预算支出11756万元,主要安排项目是:
一般公共服务2523万元,其中:
①人大专项经费60万元(含代表活动和会议费);
②政协专项经费50万元(含委员活动和会议费);
③政府办公务专项经费60万元;
④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运行维护费30万元;
⑤“无线城市”网络使用费17万元;
⑥公务车辆管理平台运行经费578万元(车辆运行费314万元,车辆更新费214万元,租车费50万元);
⑦新华每日电讯征订费4万元;
⑧金财工程网络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费25万元;
⑨财政电子票据系统运行维护费10万元;
⑩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共享中心及惠民系统网络运行维护费15万元;
⑪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费30万元;
⑫政府购买服务专项业务费130万元(第三方绩效评价、法律评审及可行性研究等);
⑬审计专项业务费120万元(含金审三期建设、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
⑭财政国库金融税收事业费190万元;
⑮行政事业单位中文域名管理费7万元;
⑯电子编制管理服务费2万元;
⑰人社局退休老干部管理费2万元;
⑱2018年招考三支一扶并列人员工资补贴10万元;
⑲纪委专项业务费90万元(含派驻乡镇纪工委经费);
⑳工会经费230万元(含特困职工救助金10万元);
㉑村妇联主席(兼计生专干)工作报酬102万元(0.36万元/年·人);
㉒县委办公业务专项经费60万元;
㉓村、社区综治信息维护费20万元;
㉔平安城市视频监控费37万元;
㉕党报党刊征订费140万元;
㉖创城工作经费10万元;
㉗《会师风》编辑费2万元;
㉘社区补助资金492万元(专职委员报酬3万元/年·人、小组长及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报酬0.9万元/年·人、社区办公经费5万元/年)。
公共安全50万元,主要是被监管人员给养费(看守所38万元、拘留所12万元)。
教育882万元,其中:
①大学生村官助学贷款代偿资金8万元;
②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支出874万元(安排用于会师中学管乐团设备购置及培训费20万元、会宁三中学生公寓楼建设500万元及会宁一中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
社会保障和就业2万元,主要是拥军优属业务费。
卫生健康4万元,主要是老龄事业专项经费(老协2万元,老龄委2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60万元,主要是生态功能区监测及执法经费(根据机构改革上划情况安排)。
农林水8160万元,其中:
①县级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
②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13万元;
③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县级配套资金20万元;
④村级补助6127万元(村干部报酬3万元/年·人、组干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报酬0.9万元/年·人、村办公经费5万元/年)。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5万元,主要是气象事务支出。
债务付息支出30万元,主要是世行贷款付息支出。
5.非税收入征收业务费根据各执收执罚单位工作需要预算安排200万元。
6.省市提前下达专项174165万元,上年结转专项206万元。
7.预备费1500万元(含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经费303万元,其中:28个乡镇各2万元、交通运输局5万元、工信局2万元、卫生健康局200万元、住建局21万元、发改局19万元)。
8.债务还本支出150万元,主要是世行贷款还本支出。
9.上解支出2773万元。
(三)按支出分类科目编制情况
1.按功能分类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3046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安排 5556万元;教育支出安排9513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安排127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754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5571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安排2274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安排725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安排712万元;农林水支出安排10512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安排6552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安排19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988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62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安排 13245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安排536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243万元;预备费1500万元;其他支出安排2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30万元;国际债务还本150万元;上解支出安排2773万元。
2.按政府预算经济分类
机关工资福利支出安排25463万元;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安排10835万元;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支出安排13543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安排66715万元;资本性支出114317万元;预备费及预留1500万元;国外债务付息30万元;其他支出安排200万元。
3.按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
工资福利支出安排159725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安排1200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安排66715万元;资本性支出114317万元;国外债务付息30万元;其他支出安排200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编制情况
(一)基金预算收入编制情况
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770万元,其中: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4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270万元。
(二)基金预算支出编制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0770万元,其中: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20000万元,其中:
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助2000万元;
②恒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改制职工安置费20万元;
③政府债务偿还准备金17980万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付息214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1000万元、政府隐形债务付息14836万元)。
2.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118万元。
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400万元,其中:
①乡镇集镇维护费100万元(会师镇、郭城驿镇各10万元,河畔镇、头寨子镇各6万元,其余20个建制镇各3万元,4个乡各2万元);
②市政所城市基础设施管理220万元;
③城市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80万元。
4.污水处理厂运营专项270万元。
(三)按支出分类科目编制情况
1.按功能分类
城乡社区支出17626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14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000万元。
2.按政府预算经济分类
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98万元;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572万元;机关资本性支出1020万元;对事业单位资本性支出15936万元;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2144万元;其他支出1000万元。
3.按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
商品和服务支出670万元;资本性支出16956元;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2144万元。
四、2020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0年,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影响下,围绕预算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强化收入征管,提升收入质量。围绕财源建设目标,积极落地落实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立财税部门收入协商联席制度,加强减税降费信息共享,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在加强企业税收征管的同时,重视组织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积极发挥部门护税协税作用,坚持抓大不放小,“西瓜芝麻一块捡”。加强疫情对全县重点税源企业影响研判,综合分析企业税收入库形势,及时掌握企业运行困难状况,夯实税源基础。通过税收政策扶持和引导特色产业市场主体,帮助其健康成长,使新兴产业成长为地方新的支柱税源。
(二)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落实预算单位预算执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维护《预算法》权威。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提升部门预算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严控新增支出,对新增支出事项由单位在执行中结合实际,通过调结构,争取上级专项、社会捐赠等方式予以解决。强化预算约束,努力调整结构不合理的支出。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健全财政资金动态监控体系,保障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安全。
(三) 统筹资金使用,保障重点支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围绕县委工作部署,以加快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确保“三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注重实际效果和可持续性。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长效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加快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资金支付进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及整治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财政改革。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工作。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积极落实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大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集中财力支持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政府预算执行中,并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全面提高全县绩效管理水平。三是规范“一卡通”管理,建立“一卡通”管理制度,实行“一人一卡”,明确发放范围、发放流程,规范各机构职责,强化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五)规范财政管理,提升理财水平。一是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强化与审计、税务等部门联系,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各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管理,优化财政评审程序、提高财政评审质量,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管力度;二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健全公开透明、约束有力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落实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同时,积极申请新增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领域合理融资需求;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不断增强财政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效能和依法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做好2020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的各项决议,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努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