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堡垒 夯基石 畅渠道——会宁县多举措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2-12-02 10:55:40 | 阅读: 4626
【党建引领 “五治融合”】
建堡垒 夯基石 畅渠道
——会宁县多举措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会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治理有效为目标,一体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育、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会宁奠定坚实基础。
“五大行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会宁县聚焦深化政治引领,针对少数党组织带动能力弱、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作推进缓慢等问题,推进“五大强基行动”,着力建强服务群众主心骨。
会宁县通过开展“政治铸魂”“堡垒建强”“头雁培育”“强村富民”“民情服务”等五大行动,强化基层组织引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致力集体经济增收,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截至目前,会宁县新建标准化村级活动阵地12个,落实中央三部委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11个,打造农村“五治融合”示范点21个、设置合作社党组织125个、创建模范机关4个。该县村集体经济收益总额1035.92万元,村均收益3.65万元,经营性收入占比达40%。
“四级网格”夯实乡村治理基石
会宁县聚焦基层治理难题,针对会宁地域面积大、户籍人口多、农户居住分散、管理治理难度大这一实际,率先在全市推行四级网格管理机制,着力抢占服务群众最先一小时。
该县围绕“一网统筹”这一核心,整合政法、卫健、环保等部门网格,以全县为整体,科学规范建立四级网格;围绕“责任落实”这一关键,配套制定考核办法,精准选派“强网”;围绕“作用发挥”这一根本,从人员配备、职责任务、运行管理等6个方面作出规定,把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各项重点工作植入“四级网格”,包抓到户“用网”。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群聊“微网格”10372个,收集并解决群众诉求650条,为群众帮办实事720件。
“码上反映”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会宁县聚焦便民服务堵点,推行“34567”工作机制,将“码上反映”民情直通平台应用与“四级网格”相结合,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会宁县紧盯事项办理和群众诉求,借助“码上反映”“白银快办”、白银综治APP和“雪亮工程”平台,让群众更方便、更直接地反映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和矛盾纠纷。紧盯运行机制,建立动态采集制度、每日登录签到制度、回访登记评价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和AB轮岗工作制度。紧盯责任落实,明确办理体系,第一时间办结并向当事人进行答复。紧盯高效运转,强化逐级督办,做到“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截至目前,会宁县通过“码上反映”民情直通平台上报各类矛盾纠纷2589条、办结2350条,办理中119条,无效信息119条,完结率96%。已办结的2350条中,回访2213条、回访率94%。
“会宁声音”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会宁县聚焦群众关切问题,依托网络直播平台,构建“事前了解民意、事中全程直播、事后反馈总结”村务处理流程,及时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着力确保服务群众过程面对面。
该县积极推动工作方式由“旧”变“新”,总结推广“河畔好声音”经验做法,全县28个乡镇全部建立同类型“抖音”“快手”直播平台,通俗易懂的乡音、生动鲜活的事例,线上讲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惠民补贴、疫情防控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形成群众提问题、干部答问题、政府解难题的工作新模式,让党的政策宣讲在线上,群众答疑解惑在面上,办事流程服务在点上。截至目前,会宁县各乡镇累计直播时长超530个小时、收看人数达290万人以上。(郭尚林 秦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