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平头川镇乡村振兴路径探索纪实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3-06-13 08:55:16 | 阅读: 722

近年来,会宁县平头川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全面加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步伐,开创工作新局面。


640.jpg

产业求“稳”、顺势力行,“日子有盼头”

“咱山区农村,除了靠天吃饭就是发展养殖,我们家养牛有些年头了,日子还过得去,尤其今年特别高兴,连续产了四头小牛,腿子长、毛发亮,现在还有六头母牛待产。”平头川镇李家湾村村民白文兵高兴地说。
近年来,平头川镇始终把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旱作农业技术作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集中打造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种植片带4.8万亩。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建立联合社、种养殖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互补,变“粪”为“草”、变“草”为“粪”,实现种养互动和联产增收。

640 (1).jpg

生态保“绿”、养生宜居,“环境大变样”

平头川镇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坚持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步骤地做好“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充分衔接,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变得干净整洁;曾经满是柴草垛的道路两旁,如今绿树摇曳;曾经的沙石路,如今已是水泥路;清除垃圾,铲除积垢,垒砌花墙,栽树种花,乡韵悠悠,村风融融,如诗如画。


640 (2).jpg

乡风崇“德”、教化育人,“德治润人心”

据了解,该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开展群众性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移风易俗活动,努力让乡风民风美起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五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各类文明创评活动,切实营造了家家争荣誉、人人讲文明的良好社会新风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导、群众主体作用,注重发挥榜样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深入人心。

640 (3).jpg
图片

治理遵“法”、排忧解难,“法治显公心”

该镇将普法教育融入推进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提升村民法治观念。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内容要求,大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通过集中宣传、开展法律服务、以案释法等形式加强涉农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充分整合村“两委”兼职委员、无职党员、网格员等力量,不断加强村级矛盾纠纷调解理事会力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图片

生活逐“美”、勠力同心,“共治添动力”

进入新时代,立足新起点,会宁县平头川镇着力把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镇情实际,以产业振兴为统领、人才振兴为关键、文化振兴为支撑、组织振兴为抓手、生态振兴为路径,紧盯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狠抓薄弱环节攻坚,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高群众的参与激情、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不断巩固乡村振兴“基本盘”,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吴晓 牛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