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擎”奏乐章——会宁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提升篇(五)

来源:县委宣传部 | 作者:县委宣传部 | 日期:2016-02-23 14:57:26 | 阅读: 12724

 

巍巍会师塔,悠悠祖厉河,见证了会宁灿烂丰富的文化。五年来,在文化旅游兴业战略推动下,会宁县将文化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文化的巨轮扬帆起航,文化这一“朝阳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会师圣地、产粮大县、草畜强县、梯田化县、教育名县……老名片重新焕发光彩,更多新的“文化名片”不断呈现。会宁,这座古道名城正向着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迈进。文化项目相继签约,文化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成为最具华彩的乐章。据统计,十二五以来,该县文化企业法人机构数达到146家, 文化产业增加值由0.76亿元增加到1.3915亿元,文化产业已渐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让文化伴着经济一起腾飞,五年来,会宁县文化产业发展备受关注,加快发展的氛围浓厚,包括文化旅游、出版印刷、艺术品业、传媒广告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十大体系初步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该县着力将历史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近年来,按照规划引导、项目带动等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个又一个文化产业项目风生水起。会师楼红色文化产业园、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西雁文化园、状元主题公园、“九馆一中心”(会宁苦荞、亚麻、马铃薯、杏果、奶品草畜、中药材、土特产、剪纸刺绣、绣雕皮影为主的九个特色产业馆和电商服务运营中心)、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上水工程、绿化及桃花山儒释道文化广场、齐靳农家乐旅游示范基地、钟鼓楼及广场、汇福影视城等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和基地正在逐步建成或投入使用。

文化产业发展的背后,凝聚着该县审时度势的睿智,举全县之力的倾注。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该县把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十二五以来,先后建成了13处文化广场、91处乡村舞台、2处农村电影放映点、头寨子镇、会师镇等乡镇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中心、91个行政村新建了农民健身场,配发了篮球架、乒乓球桌、健身路径等设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体育馆新馆建设完成了规划设计。会州博物馆、汇通红色文化艺术馆、中川农耕文化展览馆等一批民办博物馆建成,常年展陈各类文物4000余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文化项目带动下,全县涌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和中小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把舵扬帆千帆竞,文化产业春潮涌。会宁县正在发挥资源优势,优化文化产业格局,向着建设旅游文化城市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