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带动县域经济大繁荣——会宁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提升篇(四)
来源:县委宣传部 | 作者:县委宣传部 | 日期:2016-02-22 15:36:03 | 阅读: 12607
无论走进会宁鸡儿嘴川的西城产业开发区、县城南大门处的现代草产业科技园区,还是踏进座落在会宁北部重镇的郭城工业集中区,都能看到一座座崭新的高楼矗立在宽阔的“田”字形柏油马路两旁,听到厂区“轰轰”的机器声鸣叫不绝,让你感受到大都市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气息与魅力。
在“十二五”开局之时,会宁县大胆冲破资源匮乏地区办不了工业的禁区,确立了工业经济强县战略,积极探索重工兴商、重商善贾出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两大战略,在发展路径上采取“六个培育”,在发展思路上实施“六大产业”,在发展方式上打造“三区四园”,逐步走向由重农业到兴工业,抓企业到育产业的战略升级之路,通过工业的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大繁荣。
“十二五”期间,会宁县积极把工业作为培植财源建设、增加造血功能、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重点以打造“三区四园”(西城产业开发区、郭城工业集中区、中国·会宁现代草产业科技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轻纺服装加工产业园、电器制造产业园、玉米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工业平台,加快支柱产业培育。西城产业开发区已完成投资近15亿元,入驻企业6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产业覆盖服装生产、电器制造、小杂粮开发等10多个领域;郭城工业集中区已入驻企业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完成投资3.13亿元; 中国·会宁现代草产业科技园区主要以优质牧草种植、标准饲草加工、饲草分类储备、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商品饲草集散、国家级草产业科研示范基地和立足当地、服务西北、辐射全国的草产品价格信息、草产品质量检测、人才技术培训中心等“六基地三中心”,努力把该县建成全国知名的优质饲草种植加工区和国家级牧草储备县。区中设园,园园链区,“四园”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度,更好地为“三区”服务。
“十二五”末期,西城产业开发区、郭城工业集中区累计入驻企业达到74家,就业总人数达到2150人,工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深入推进“六个培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逐步形成层次递进、优势互补、多元支撑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全县工商企业达1927户,其中规模企业25户,核心9户。规模企业完成增加值43026万元,较“十一五”末增长91.33%,年均增速21.23%。
特别近两年来,全县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7项,建成省级、市级、县级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家、3家、7家,国内领先技术达到8项,省级新产品达到11项,各类专利总数达到91项,省级著名商标达到17枚,省级名牌产品达到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