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惊现清朝皇帝欽賜《七葉衍祥》匾额

来源:县旅游局 | 作者:
日期:2018-02-01 09:01:05 | 阅读: 16320

《七葉衍祥》是清朝乾隆皇帝曾下旨各地如有上见祖、父、下见曾孙、玄孙者,可具结呈报,经核实给于奖赏。这是中华民族敬老尊贤传统美德的一个见证,劝导人们积德扬善,追求家庭完聚,乐享天伦.

上图是会宁县老君坡镇苏家堡子村一门三进士苏氏家族的族人中堂上悬挂的清朝光绪皇帝御赐的《七葉衍祥》匾额。这块红木匾额高五十四厘米,宽一百二十厘米,中央印刻着“七葉衍祥”四个鎏金大字,金光闪闪。牌匾的正上方竖刻着‘旨為’二字,上额书钦命头品顶戴陆军部尚书陕甘总督部堂升(注:升是升允)奉,下额右题诰封宜人左题晋封恭人蘇兆鳯(进士苏源泉之父)之母蘇李氏親見七代五世同堂立。匾额的四周由于年久保护不当,凸雕的二龙戏珠图已损坏,经族人简单维修后重见天日。

苏太母历经八十七个春秋,亲见七代五世同堂,以孙礼部主事源泉贵。“惟其德乃得寿,亦由善必近祥”。家族人丁兴旺,赋性正直,立品端方,重师儒教,孝友振家,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清同治初回匪叛乱,烧杀掠夺,方圆村邻竟皆来堡避难,以食救济,时得慈善人家。这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华夏民族大家庭共存荣凝聚力的精魂,具有普遍的永恒价值。

苏氏家族始终秉承耕读传家“兴门第不如兴学第,振书声然后振家声”,苏氏先祖很早就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苏氏家族是老君坡最早开办私塾的家族,苏家堡子西北约800米处的学坊墩台就是光绪年间三进士家族排行第五的苏续泉所办,如今的老君中学的前身也是苏续泉之子苏荫樟和当地的刘氏等人所办的私塾,而且大量招收了当地的学子,耕读传家,硕果累累。据统计,民国时期的苏氏家族就有10名学士,如今通过考试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学子达100多人,其中学士60名,硕士3名,博士2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坊墩台遗址

苏家堡子遗址 苏家堡子,于嘉庆六年1802年由苏氏族人修筑而成,距今已有216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为苏堡小学,直到2007年学校迁至古堡西边100米处的苏堡教学点,古堡现已荒废。

老君坡镇苏堡教学点

俯瞰苏家堡子

       一览苏家堡子盘盘营

冬天的苏家堡子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