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工作要与时俱进

来源:d地方志 | 作者: | 日期:2019-08-16 15:22:34 | 阅读: 6212

我国有着悠久修志的传统,从春秋战国开始,或私人或官府都在研究地方史,编写地方志。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地方志工作,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对地方志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和体制去编写地方志”。在这一号召之下,全国很快就形成了修志的高潮,到20世纪90年代,修志已进入全面收获季节,三级志书和众多的专业志、部门志,硕果累累。通过各级各地修志实践,笔者认为要以以下几方面把握新的要求:

(一)修志必须具备世界眼光。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方志编写应该运用全球史观来研究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如果地方志笔下的区域经济仍处于偏于一隅的保守状态,就不能用整体眼光客观描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二)重视社会文化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变迁也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大现象,修志人员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目标的变化,研究社会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科学文明、人口流动和城镇的变化等等。如通过记述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劳动人口、婚姻家庭宗族、计划生育等,说明政区内人口发展趋向。从人口密度可看出土地资源人均占有的情况,以及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从人口的素质、文化水平、智力高低,可看出人力劳动资源情况和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性。

(三)计量史学修志。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与发掘史料。通过统计分析,再借用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式,科学地记载历史。

(四)修志工作者应具备现代史学专业素养。通过第一轮修志,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敬业的修志队伍,但还需要从“精业”上狠下苦功。正如《谈青年方志编者问题》一文,所说:“方志队伍年龄偏大,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方志编研现实和方志事业发展的需要。” 这说明培养有现代史学专业素养的地方志编写人员是非常迫切的任务。我们必须对在职编修人员进行现代史学培训,使非专业人员逐步具备现代史学素养。

(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方志的关系。现代地方志是指运用现代史学理论编写的地方志。这是与传统地方志之间有最大的区别。一是修志目的不同:现代地方志更多的是强调地方社会变迁、地情文化特点、经济发展状况与其特色等,探求地方的历史发展规律,强调存史、教化和资政。而传统地方志则强调总结经验,突出资政作用。二是现代地方志把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方法融合于历史,而传统地方志主要运用传统历史学的知识与方法,比较单调。三是现代地方志与传统地方志在编写体例上也是不同的。现代地方志借助中国通史、断代史等体例的同时,还借鉴了现代西方的一些体例编著,突破了传统地方志在体例上的局限性。

现代地方志与传统地方志的共性之一是重视道德教化,传统发扬与光大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教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公民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