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山
来源:县委宣传部 | 作者: | 日期:2018-07-09 08:56:33 | 阅读: 16476
桃花山,位于甘肃省会宁县城东南约有1公里,山起三峰,主峰横枕震东,海拔1944米,两翼分别呈西南、南北走向;面积约36公顷。其势若鲲鹏展翅,待冲云霄;其色似桃花绽红,烟霞流丹,故名桃花山。现为省级森林公园,国道312线从山脚下通过,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桃花山是会宁第二大旅游景区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会宁两千多年来厚重的历史文化,历史人文景观众多。据记载,桃花山石窟始凿于北魏,自宋、金以来,历朝历代陆续在桃花山上修筑庙宇达40余座,开凿石窟14座。上自汉武大帝,下至明清重臣,都在会宁桃花山留下了遗迹轶事。1996年,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题写园名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在桃花山建成,微缩了长征路上14处景观;自2011年以来实施了景园改扩建一、二期工程,目前,桃花山已经成为会宁红色旅游、自然景观与儒释道宗教文化融入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游客即可进行“用万分之一时间走完万分之一长征路”的主题体验,又可享受登山览胜之乐趣,还可接受宗教文化带来的真善美教育,达到了寓教于乐、励志育人的目的。
桃花山,其名之大,不仅与古时传说潜龙有关,更与庙会密切相关。农历六月十九是佛教界的重大纪念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佛教认为,此日念佛、诵经、持咒、放生犹为殊胜,具大功德。为什么把六月十九日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呢?这是因民间由来已久的一个说法演化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妙善公主,妙善公主后来于六月十九日成道证果,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相,于是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会宁桃花山庙会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前后约四天左右,这持续几天的庙会使整个会宁城热闹非凡,增加了许多和气、瑞气和盛世气象。桃花山庙会以其特殊的魅力不仅吸引了市井百姓,还深深吸引了文人雅士、八方来客。
桃花山庙会是会宁县民间流传已久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县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主要内容有宗教文化活动,由民间保宁寺管委会组织开展大雄宝殿祭祀及各庙宇祭祀活动。
记得古历六月十九恰逢下雨,本以为山上会人很少,当听到人很多时,我怀着一颗好奇心来登山。人群和车辆将道路堵了几十米,未入其门却已然感受到了庙会的气氛,绵绵细雨无法掩盖人们内心的激情。节日的圣礼将淡雅的景园俨然填充成了闹市区,各种小吃玩具目不暇接。
上山的路已全部硬化,游客们很有秩序的排着长队,犹如一条粉彩游龙穿索与绿山之间。尤其是部分路段只容单人通过,排上很长时间的队,甚至停那里不移动,人们也很有耐心的等待,这个画面是如此的和谐,实在让人折服。尤为让人感动的是,有一位少女半闭着眼睛,嗅着雨后嫩枝的芳香、回味着雨后弥漫在空气中生命的气息……
好不容易随着人流来到山顶,有几排人正在观看秦腔,尽显文化底蕴。戏院对面的庙里,香火鼎盛,烧香拜佛的人很多,看着虔诚祈福的人们,一种庄重感油然而生。怀着虔诚之心,举目望向顶峰的南天门,感觉好高、好远,繁闹而又宁静。
因为它综合了宗教、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六月十九”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节日,成为桃花山一年一度的盛会,桃花山因此更加美丽、文明。
上一篇:大沟深处杏花村
下一篇:会宁:踏歌奋进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