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沟深处杏花村

来源:县旅游局 | 作者:李进军 | 日期:2018-05-21 09:22:19 | 阅读: 13475


大沟镇 地如其名,是甘肃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厍弆(she qu)村是全省372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该区域土地肥沃,海拔适中,历史上曾是农耕发达、商贾往来、文化繁荣之地。

随着斗转星移、山洪瀑发、地震塑造,加上战乱、饥荒,昔日的辉煌演变成了今日的深沟大涧,深度贫困。

干旱如同老农人干渴的嘴唇,呼唤着——水!水!水!

最近的水源在哪里?

黄河!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水被引到离此地30公里的甘沟驿。水,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省市县的决策者下定决心,把黄河水专线引到大沟深处。在村民们渴望了千百年的眼神中,水通了!通水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引得黄河入梦来!

大沟深处第一个梦想终于成真。随之而来的2000个高标准钢架塑料大棚拔地而起,2000亩大接杏蔚然成林。一个响亮中带着妩媚,沧桑中带着灿烂的名字喷薄而出——“大沟深处杏花村”。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于是春风带着久违了的温润,一遍又一遍拂过,千年通安古城,六百年王亢家集,五百年黄川古城,五十多个土筑百年古堡,藏在山坡下的六个古学窑;连同宋代瓦当,元代青花瓷片,金代钱币、箭簇、流星锤,历史的悠远与厚重,在大沟深处杏花村这片其貌不扬的土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春天,注定要来得更早,杏花明媚灿烂地透过农家院墙、古堡墙根、学窑门前,山坡上满山遍野的红霞红遍了大沟深处。

于是大沟深处颜色不再单调,再度丰富起来!灵动起来!明媚起来!

一个设想“大沟深处杏花村公益乡村旅游”水到渠成。

雄伟壮观的土地孕育了丰厚的地域文化,一场场惊心动魄亦或凄美动人的历史剧:羊打鼓、马摇铃、一夜逃到通安城,王正心、张嗣功、刘运隆、王毓秀、李凤鸣学窑授业,韩绳武慷慨好义,武举人王济美抗击群匪等,他们或联袂登场,或接踵而来,演绎成生动故事,渊源而流长,历久而弥新。

于是,通安古城的“古”,50多个古堡的“荒”,百年学窑的“情”,千亩杏林的“雅”,新生桃花苑的“艳”,传统农家茶饭的“香”,田园新果蔬的“甜”,似乎成了大沟深处的珍珠,拂去灰尘,再度闪光,散发着盛世的光芒,如同大沟深处夜空的繁星。其中,最明亮的就是28景。

这个新的时代,精准扶贫似乎最能凝聚起人心,呼唤起磅礴力量。

大沟深处杏花村的杏树、桃树、小杂粮、塑料大棚有机果蔬全部纳入认领认购,游客们以不同的价格认购农产品,献出的是爱心,带回家的是阳光。

扶贫,一个有责任的题目。

认领,一棵树的思绪

扶贫与认领、责任与公益就这样生动地、现实地连在了一起。公益摄影、公益墙绘、公益认领成为大沟深处杏花村最亮丽的风景。公益乡村旅游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扶贫大河。

认领一棵树,结缘一世情。

公益扶贫,一滴水的奉献。

公益扶贫,一颗石子的力量。

公益扶贫,行进的脚步。

长恨春归无觅处,大沟深处杏花村。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在大沟深处杏花村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