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碧水十分秀 山光草色两朦胧——会宁县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纪实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2-08-10 09:06:44 | 阅读: 6986
近年来,会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高标准建设黄河生态廊道”的要求为目标任务,立足祖厉河黄河上游一级支流特殊资源禀赋,把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作为融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接点,确立了“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着力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
景色如画的生态廊道、日渐发展的旅游景点、绽放新颜的美丽乡村……走在祖厉河沿岸,清风拂来,绿树成荫,河面不时有水波随风荡起,三三两两的行人沿河道漫步,生动地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
在祖厉河城区段一期治理工程现场,我们见到了会宁县祖厉河河道管理所所长宋飞权,望着眼前已经建设完成的河道,宋飞权十分欣慰。他说:“目前祖厉河城区段一期、二期治理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城区段三期治理工程正在进行配套工程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定期开展巡河工作,继续加大祖厉河两岸环境治理与维护,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生态环境。”
从“烂泥沟”变为“宝藏河”,祖厉河城区段治理的成功只是会宁县祖厉河生态长廊总体建设的一部分。随后,记者赶往会宁县厉河古城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现场,去见证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的“进行时”。
走进厉河古城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现场,机械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吆喝声响彻耳旁,工人们正铆足干劲赶进度。总工张建祖告诉记者,会宁县厉河古城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对于拉大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土方开挖6.2公里,夯填土方60万立方米,夯填砂砾石28.8万立方米,完成形象进度73%,完成投资18000万元,计划今年年底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会宁县厉河古城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附近的红色文旅项目——会宁南川·红军村乡村振兴项目将直接受益。
门前有树,村边有河,红军村实施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整体设计以融入黄河上游祖厉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为总目标,以红色休闲旅游为方向,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重点,以乡村田园社区建设为亮点,统筹项目区域内现有的庄院、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改造治理塌崖、河沟、盐碱滩,同时配套水、电、广场等基础设施,聚力打造村庄风貌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稳步增收、区域生态优化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南什村村民杨永泰对村庄的改变十分满意,对他来说,南川·红军村乡村振兴项目改变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生活环境,也确实为他带来了额外的收益,他说:“之前我在家务农,‘十年九旱’完全靠天吃饭,现在在红军村务工,一天就能拿到100元的工资,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用可以收取,我觉得很幸福。”
吸引周边村民务工只是南川·红军村乡村振兴项目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手段之一,下一步该项目所属的手工作坊、特色餐饮等多种经营合作社,商业街的所有商铺、九条巷农民创业孵化园,都将采用两年孵化期免租入驻、培训上岗等方式,调动当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农民的经营素质,引导周边农民创业增收,切实实现“全员参与、共同创收”的目标。
据悉,会宁南川·红军村乡村振兴项目于2020年9月28日奠基开工,规划建设文旅、农业、康养三个板块,文旅板块现已完成民宿四合院改造、红军村主题广场、南什村史馆、红色文化大观园等7个项目建设,农民创意谷会宁风味美食街、坡地散养乡村动物园、红色记忆民间文物收藏馆3个项目正在建设;农业板块现已完成塌崖、河沟治理40万方,建成2640个蔬果采摘大棚,长征农场项目正在建设。目前总体已完成投资2.3亿元。(展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