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蔬菜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0-05-21 15:41:49 | 阅读: 13554

“有党的惠农政策,尤其是这几年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彻底拔掉了穷根。”正在给大棚内辣椒苗除草的陶亚辉告诉笔者。“我就是贫困户,享受了党的好政策,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更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致富之路。”

陶亚辉是会宁县白草塬镇总堡村二组村民,2013年被认定为精准扶贫户,镇政府分了4个蔬菜大棚,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他用4个大棚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销售,自己在合作社打工。
  合作社每年给入股的精准扶贫户分红1600元;在合作社务工每天挣100元,一年下来挣15000多元。不但在家门口挣了钱,还学到了蔬菜种植管理技术。  近年来,白草塬镇依托土地优势、气候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贫困户稳定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从效益和增收上狠下功夫。同时,动员蔬菜种植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大户积极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全力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着力打造“蔬菜小镇”,全面助力脱贫攻坚战。
  “现在我们山区也能搞大棚蔬菜种植,水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土门岘镇苏堡村村民陈光明兴奋地说,“无论是县里还是乡上每次组织的农民外出考察学习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我都不落,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把外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学来,种的菜才有保障,钱还赚得快。”

  近年来,随着引洮工程会宁项目的相继建设和完工,“水资源”这个限制会宁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正在被打破。借助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今年,会宁县在具备条件的(乡)镇,都部署推进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确保贫困户户均种植2亩4座塑料大棚蔬菜,着力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为进一步保障贫困户稳步增收,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会宁县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设施蔬菜种植区贫困户每户最少种植4座塑料大棚或1座日光温室,自建2座塑料大棚以上的贫困户将会给予2500元的产业补助,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这将为会宁县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
  在扶持贫困户的基础上,会宁县也对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产业扶持加大了力度,积极在财税、金融、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进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并形成规模化种植,大棚蔬菜种植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当前,会宁县能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的尽力整合,大力新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已发展15000亩30000座塑料大棚,种植高原夏菜185000亩。绝大部分贫困户将直接因此受益,预计每户每人年均将稳定增收5000元以上。

  随着基础设施水、电、路等条件的改善、技术的提升以及相关政策机遇,会宁县蔬菜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蔬菜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呈现出品种多样性、茬口多元化、周年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市场供应稳定的良好局面。(姚继东)        
    来源:《白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