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灰蓝”走向多姿多彩
来源:白银发布 | 作者: | 日期:2018-09-14 10:59:39 | 阅读: 16987
“我趴在栏杆上,看着电影院下面经过的行人,阳光照得少年的白衬衣晃眼,少女们嬉闹着骑车经过我的面前。”白银矿冶院的退休职工王建回忆道,40年前他还是一个18岁的少年。
盛夏的上午,阳光明媚。金鱼公园的树荫下,记者和王师傅坐在长椅上攀谈着。
他说,改革开放前,买什么都需要票。吃饭、穿衣、日用品都有专门的票,票是定量的,好多东西都是凭票购买,不是你有钱就能买的。
大家的饭桌上以粗粮为主,出行主要靠自行车。如果能骑着“永久牌”自行车,穿行在白银的街巷,就觉得很风光了。那时的人们衣着清一色,仿佛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朴素单调。粗布、卡叽充斥了城里乡下,人人都穿着军便服、中山装,到处是黑、灰、蓝。而夏天才见着的白衬衫和花布裙,成了难得的亮点。
他说,只要提起以前人们的穿衣,就不得不说起布票。计划经济时代,大家买布时,必须持有国家或省上统一印制的布票。“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每家每户按人口多少,年初都会领到几张布票,这就限定了每家每年只能买多少尺布。这样的规定,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穿衣的需求,而我也饱受了小时候没有衣穿的艰难。”
王师傅说,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一年发下来的布票,还不够给几个姐妹做衣服的,兄弟几个想穿上新衣裤,那简直是一种奢望。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哪像今天的孩子有那么多的衣服。
他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衣服的质量好了,款式多了,颜色也丰富了,想买什么样的都有,“黑、灰、蓝”一去不复返,布票也成了故事。
现在不光不用布票,连现金也不用了,足不出户新衣服就送到家了。“几年前,儿子给我网购了一套运动装,那样式颜色别提多好看了,关键还是送货上门。”王建说,在网上,想要什么样式的,什么尺码的,大概多少钱的,只要选择好,网上支付,几天后就能收到了。
王建告诉记者,现在不是愁没有衣穿,而是琳琅满目选花了眼。“从布票到网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改革开放给咱们老百姓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一篇:我在城里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