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发展红色旅游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6-12-29 22:36:40 | 阅读: 9567

会宁大会师的决策者指挥者 刘蓉娜/摄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报道(刘蓉娜):在全国红色旅游业盛极一时、空前发展之际,会宁的红色旅游也走过了灿烂辉煌的十年。从2004年中央号召发展红色旅游以来,会宁依托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狠抓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红色旅游项目,创新思路和手段,开展多种活动,传承红色文化,提升服务品质,树立品牌形象。十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来,实现了红色旅游加速增长的良好局面,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较十年前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06年,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成立。此后短短两年时间里,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在全省红色旅游景区中率先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50个廉政教育基地之一,新中国60大地标之一,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列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的纪念馆之一。十年来,在景区建设、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对外宣传、主题讲解、红色文化弘扬、旅游文化产业等诸多方面,不遗余力,开拓创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10年开始,会师旧址游客接待量突破了百万人次大关,成为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唯一一家游客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的景区。会师旧址自身的综合实力、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力、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在全国红色景区中的影响力都大大增强,成为展示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的一座丰碑,全国各地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盏明灯,成为甘肃省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龙头。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地 刘蓉娜/摄

着眼转型跨越发展,建设旅游文化城市

近两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在全面推进“四县三区两城一市”(“四县”,国家产粮大县、甘肃草畜强县、县域梯田化县、全国教育名县;“三区”,国家级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区、县域南部华家岭水源涵养林生态保护区、县域北部高海拔区域生态恢复保护区;“两城”,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市”,旅游文化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更把红色旅游作为树立会宁形象、弘扬会师精神、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科学谋划旅游业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协调发展相关产业,着力建设红色旅游经典城市,带动历史文化旅游、金色教育旅游和绿色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强化旅游文化引领,建设六大景区:以缅怀瞻仰为主题的会师园景区,以体验初心为主题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景区,以祭奠寻根为主题的会宁红军烈士陵园景区,以产业融合为主题的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景区,以继承再现为主题的状元历史文化园景区,以绿色观光为主题的西岩山生态休闲公园景区。用红色文化包装会师大道,点缀红色文化符号,建设“心连心”主题公园,连通会师园、长征胜利景园两大经典景区,延伸连接会宁红军烈士陵园,拓展会师旧址,建成西津桥,连接西岩山,形成以县城为内核的旅游文化中心地带。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地 刘蓉娜/摄

突出教育功能,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会宁紧扣以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创新形式,组织策划了具有会宁特色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全国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在春节、元宵、清明、建党、建军、新中国成立等重要节日,开展了“我向红军英烈献束花”、“瞻仰会师旧址、追寻伟人足迹”、“同唱红色歌曲,纪念红军英烈”、“了解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继承英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光荣传统,提高道德素养”、“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美好祖国”“争当红色接班人”以及“红色家庭游”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庄严肃穆的会师纪念塔前,通过向红军英烈敬献花篮、鞠躬致敬、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把党性教育同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结合起来,把长征精神、会师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通过讲解员饱含激情的主题讲解,使游客一进入会师旧址即感受到一种庄重、肃穆、崇敬、怀念的气氛。在2014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2015年“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后,根据各部门、各单位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活动的规定动作的情况,适时拟定了一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宣讲方案,以“红色课堂”、“讲红色党课”打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基地,把会师塔下向红军英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群众路线教育现场主题宣讲、“中国梦.我的梦”红色文艺演出、参观纪念馆重温长征历史、参观廉政展净化心灵融于一整套活动内容之中……通过红色文艺演出,通过党史、长征史和路线教育知识竞答等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实,使各项教育活动鲜活生动起来。

红军会宁会师纪念塔 刘蓉娜/摄

突出教育功能,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几年来,会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弘扬红色文化。一是成立了红色艺术团。排练了《会师颂》、《祖厉潮涌汉唐风》等大型红色文艺专场演出、大型广场红色文艺演出、小型室内联谊演出等精品红色文化演艺节目,推出“观看红色演艺,接受爱国教育”的党员干部培训新模式,把说教变成演艺,把剧场变成课堂,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以讲解员为基本班底的红色艺术团,现在已发展到有专兼职演职人员80多名,其演出范围由在景区内向游客演到走出去向农村、学校、部队演,到出县、出市、进省演,再到从2015年开始承接全县所有大型演出活动,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水平,扩大了影响,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提升。二是举办了“放歌会师楼”红色歌曲创作演唱活动。创作出以长征、会师及会宁为题材的红色原创歌曲77首,其中《会师山歌》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歌曲,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大会。三是创拍五集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会师》。填补了红军大会师这一历史事件在影视创作方面的空白。四是编撰发行红色书籍。编写了出版了《红军会宁会师志》《红歌会师楼》《图说三军大会师》等著作,2014年,还创办了《大会师》馆刊,要求员工积极投稿,形成了人人学习长征,个个研究会师的浓厚氛围。随着会宁县红色旅游的发展,必将带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生态旅游产业向前迈进。

阅读(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