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警卫员到会宁 捐赠《三军大会师·国玺》表深情
来源:麟角 | 作者:麟角 | 日期:2016-07-06 11:34:37 | 阅读: 13581
7月4日,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会宁迎来一位特殊而广受欢迎的特殊客人,他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贴身警卫王明富。王老虽然85岁高龄,但身材魁梧,精神矍铄。
当日上午,王明富瞻仰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王明富边看边了解会师旧址的建设情况,对会宁发挥资源优势,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表示赞赏。
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从红军开始长征到胜利会师,看着一件件革命岁月留下的珍贵文物,听着一段段红军将士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王明富老人一边看,一边听讲解,时而仔细端详,时而伫立深思,时而向讲解员了解红军长征的有关细节,详细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的伟大壮举。在第二单元讲解员讲到决策三军大会师的场景,毛主席边掐灭烟头边说:“好,三军会师,就放在会宁。”“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古人虽然起了个好名字,可人民仍然没有得安宁,现在三军一会合,人民就会得安宁。恩来,这个地名很有含义,仿佛远古先人就是为我们今天红军三支主力部队在此会师而起的呐。”王明富老人会心地笑了。
老红军王世华(1924-2006)是会宁县新添堡乡炭山沟人,1936年在会宁参加红军,1937年在延安调到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有一天,他迎面碰上毛主席,毛主席问:“小鬼,你是新来的吗?叫什么名字?”王世华说:“我叫王世华,会宁人,去年在会宁参加了红军。”主席听他是会宁人,拍着他的肩膀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三军会师,中国安宁。”王世华听了非常激动,多少年来一直铭记在心,生前他曾多次向会宁县委、县政府提议把这句话做成碑,陈列在展厅内的适当位置,一直到老人去世后,他唯一的夙愿才得以实现,在进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参观时,我们会看到这块红木碑。
王明富老人了解王世华的事迹后,非常感兴趣,在纪念馆王世华简介展板上一字不漏地看了一遍。
参观完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王明富老人向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捐赠了两尊《三军大会师·国玺》,表达他对红军英烈和会宁人民的深深情感。
王明富老人说:今天,我们要努力实现祖国的强国梦、强军梦,就应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据悉,为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三军大会师·国玺》,于北京时间6月29日上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发布。《三军大会师·国玺》由北京工美集团总工艺师、2008年奥运徽宝总设计师、2016年亚投行国礼《AIIB和玺》总设计师郭鸣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2008年奥运徽宝和“金镶玉”奖牌的创作雕刻者张铁成联袂领衔创作,同时北京工美集团技术中心所有主创人员,历经半年多,反复推敲,以“国玺”规格制成白玉版、青白玉版、碧玉版和青玉版四个版本。《三军大会师·国玺》,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彰显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具有巨大的意义!《三军大会师·国玺》采用“三龙向珠”创新设计型制,三条龙分别代表三大红军主力,宝珠象征胜利和希望,是对长征精神的完美诠释,达到型与意的完美结合。
《三军大会师·国玺》玺基正面雕刻五颗五角星、“三军大会师·国玺”、“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及“1936—2016” 字样;玺基两侧雕刻描述长征历程的文字;玺基背面的文字高度概括了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宝玺印文为篆刻“长征精神中国梦”字样。
据了解,王明富为毛主席贴身警卫。1931年2月11日出生,江苏省丹阳县人。1946年3月在上海学徒做工,1950年3月,报考华东军政大学入伍,1951年初分配调动到苏南军区常州军分区、镇江公安大队等连队任文化教员,南京公安总队保卫科工作。1955年3月被选调中央警卫团干部一中队担任毛主席交给的警卫、调查、学文化三项任务。历任队员、分队长、指导员、干部大队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政治委员等职。
1959年6月毛主席在韶山的田埂上与学生们交谈,右二为王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