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岔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索引号: | GS5199/2018-9682 | 部门: | 汉家岔镇 |
---|---|---|---|
栏目: | 部门文件 | 来源: | 会宁县政府 |
作者: | 日期: | 2018-12-06 |
会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政府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决策部署,梳理总结经验不足,巩固强化整治成果,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我镇高度重视,认真对照《白银市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白银市人居环境整治年度考核办法》规定要求,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自查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汉家岔镇位于会宁县西北部,东接甘沟,南倚柴门,西连头寨,北靠河畔,境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镇总流域面积387.5平方公里,309国道穿境而过,是全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辖12个村,90个村民小组,5590户20499人,是全县的人口地域大镇。自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以创建山绿水清天蓝的秀美山川为依托,以打造整洁美丽宜居的文明村落为目标,坚持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四化”并举,着力改造镇村基础设施,大力整治全域环境卫生,切实规范交通和市场秩序,持续开展创建活动,整体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
二、工作开展情况
始终坚持“先整后管、以整促管、边整边管、整管结合”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一)系统谋划部署,精准施策推进。坚持以“抬头低头无垃圾、视线之内无垃圾、全域无垃圾”为目标,统筹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一是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组织全体镇村干部集中学习各级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决策部署和相关会议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入脑入心。二是统筹协调,精心部署。先后组织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和镇直机关负责人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安排会、推进会23余次,扎实有效的部署推动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每月召开月例会,对存在的问题再梳理、再细化、再整改,对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推动,大力整治和美化镇容村貌。三是制定方案,有序推进。为确保专项行动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对标各级要求,制定印发了《汉家岔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要求、责任,结合实际精准施策,系统谋划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整治成效。树立“一盘棋”意识,强化组织保障。一是成立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镇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适时进行安排部署,落实划片负责,专人专责,村和镇直单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二是成立环境整治督查小组,出台环境整治考核办法,由镇纪委书记负责,定期制订考核方案,不定期抽调人员进行巡查督查,发布督查通报,促进环境整治常态长效。三是成立环境整治考核小组,抽调镇环卫所专人和镇人大代表组成考核组,每月对各村整治进度、成效量化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奖惩有序。
(三)强化队伍建设,严防整治缺位。坚持“网格化”管理,强化队伍建设。一是组建镇区环境整治队,在镇区范围内聘请保洁员和清运员6名,对街道卫生开展早中晚常态清扫。同时由镇纪委书记挂帅,镇派出所、药监所、司法所、环卫所抽调专人组成整治队,对出店经营、乱搭乱建、乱丢乱倒的商住户等进行巡查整治。二是组建村级保洁员、党员和群众代表环境整治先锋队。充分发挥村级公益性岗位、村级保洁员作用,划分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对村级环境整治任务有效分解,同时引导动员党员、群众代表从自身做起、从引导亲邻做起、从全天候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做起,做群众的环境整治示范。三是组建保障对象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集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低保户等社会保障对象,在村环境整治先锋队的带领下,采用蚂蚁搬家的办法,对细节进行整治。镇上统一设计用工记录表,让贫困户在参与环境整治的同时增加家庭收入,同步推进“两化一文明”(道路硬化、环境绿化、乡风文明) 建设。
(四)强化宣传教育,做足舆论引导。扮演“引导员”角色,强化宣教氛围。一是做镇村干部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落实每月逐村实地观摩、召开推进会议、每月先进发言后进表态等形式,力促镇村干部形成环境整治共识。定期不定期召开各村乡贤、五老人员、学校校长环境整治座谈会,让他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首要是环境整治,起到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效应。二是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广播、现场讲解、制定相关村规民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等手段和方式,积极动员村民自行做好院内屋里、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破危房屋、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秸秆清理。先后累计悬挂横幅20余条,发放倡议书2200余份,签订环境卫生整治“三包”协议书2000余份。
(五)强化重点防治,瞄准靶向治理。发挥“指挥员”作用,强化重难点防治。一是突出集中整治镇区脏乱差,在镇区新建垃圾填埋场1个,配备勾臂式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箱16个,每天安排人员对日常生活垃圾、占道经营、乱摆摊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行为进行清理整治,形成常态。今年以来,累计清理生活垃圾360余吨,治理重点区域脏迹34处,乱搭乱建2件,占道经营4起,乱摆乱放2起,下发街道占道经营处罚通知书81份,新增停车位14个,治理车辆乱停乱放56起。二是常态整治重点区域地段脏乱差,按属地管理原则,清理过境公路、镇村道路沿线、砂河河道、田间地头垃圾和房前屋后的“五堆”(柴草堆、土堆、粪堆、垃圾堆、沙石堆)及残垣断壁。今年以来,累计清理各类垃圾68吨、清洁庭院3354户、清理残垣断壁8.3公里,设立废旧农膜收购点12个,清理废旧农膜16吨。
(六)强化制度管理,落实工作职责。严把“责任田”监管,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落实班子成员包保责任制,根据班子分管职责,对镇区单位划片环境整治实行分管包保,对村级环境整治实行划片包保,确保每个班子成员划到“责任田”。二是落实包村干部包保责任制,落实村级环境整治包村干部与村干部同奖同罚。三是落实以奖代补制度,充分利用集镇维护费、道路维修费等资金,根据各村实际工程量、整治效果,给予奖补。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市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企盼相比,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多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散乱,存在抢占、乱占和重复建设现象,排水、排污、绿化、草堆杂物堆放、畜禽养殖等农村实际问题治理难度大;各村所建垃圾池是开放式的,容易造成垃圾外溢,加之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堆弃现象依然突出。二是今年降雨集中,雨量较大,乡村道路损毁严重,既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也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还影响环境美化。三是农村绿化标准不高,有树无景,“农村绿化靠自然,长好长赖没人管”现象突出,缺株死棵较多,修剪防治缺位,杂草清理不够及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汇全镇之智,集全民之能,鼓实干之劲,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努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进一步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形成常抓常管的工作机制。理顺权责、强化配合,大力发动群众和党员干部参与环境整治,构建“齐抓共管、共治共享”格局,全力扭转“转的多看的少、看的多干的少、说的多做的少”的局面。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环境保洁意识。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推送宣教短片、入户引导宣讲等方式,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卫生从我做起”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环境卫生保洁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三是进一步加大环境美化项目争取力度,切实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全面规划人居环境项目,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庭院美化、道路硬化等项目,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