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汉家岔镇2019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 GS5199/2019-9678 | 部门: | 汉家岔镇 |
---|---|---|---|
栏目: | 部门文件 | 来源: | 会宁县政府 |
作者: | 日期: | 2019-04-09 |
为切实做好全镇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本年度气象预测及我镇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本着“以人为本、群测群防、科学防控、合理避让、集中治理”的原则,做好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群测群防机制,做好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同防治地质灾害,努力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期和灾害类型。据气象部门预测,2019年天气气候较复杂,属气象灾害中等年景,可能有明显的区域性气象灾害(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发生。5月-10月为汛期,今年降雨量偏丰。当降水量达到一定强度(日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撑子面的崩塌等地质灾害;7月-9月为主汛期,强降水过程较多,由此而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以降水为主要引发因素引发的滑坡占灾害总数的50%以上。我镇泥石流形成的降水临界值一般为15毫米/小时或8毫米/10分钟。泥石流的形成与大雨、暴雨同步,我镇确定主要防范期为5月-9月。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具有稍滞后于降水的特点,因此确定5月-10月为主要防范期;人为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情况比较复杂,因此要全年防范。
(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范围。我镇地质灾害危害范围较广,包括各村社、公路、水利工程、输电线路等均可能受到地质灾害的危害。各村要注意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对发现的因公路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要及时联系上级交通部门做好治理工作,消除不安全隐患。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镇上成立汉家岔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在汛期对各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区、段)将进行全面检查、提出具体防范意见、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同时,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险情、灾害预报、灾情速报等制度。一旦出现险情灾情,及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开展应急调查,提出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继续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对已认定的尤其是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求各村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每一处地质灾害点必须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提升群测群防工作水平。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加强对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巡回检查,在灾害发生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为政府指导抢险救灾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加强汛前险情巡查工作。汛前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排查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进行巡查。山区重点巡查具有重大危害的滑坡和泥石流隐患点;公路沿线重点巡查高边坡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利设施重点巡查堤坝决口等灾害隐患点;村镇、学校重点巡查洪水灾害隐患点。对查出的隐患点,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四)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在汛期要实行地质灾害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一旦出现灾情,要尽快赶赴现场,组织防灾救灾工作。同时,并将灾情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发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必须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