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春节前全域无垃圾大整治活动落实情况的报告
索引号: | GS5199/2020-9669 | 部门: | 汉家岔镇 |
---|---|---|---|
栏目: | 部门文件 | 来源: | 会宁县政府 |
作者: | 日期: | 2020-01-15 |
汉家岔镇人民政府
关于组织开展春节前全域无垃圾大整治
活动落实情况的报告
县住建局: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形成持续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氛围,大力营造清洁、优美、和谐、幸福的人居环境,确保人民群众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根据《会宁县城乡环境治理和全域无垃圾建设推进指导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春节前后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会全域无垃圾推进办发〔2010〕1号)文件精神,我镇立即安排全镇12个村开展了春节前全域无垃圾大环境大整治活动。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一、组织保障到位,奠定坚实基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综合性战略举措,是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迫切需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开镇村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市县关于开展春节前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的文件精神,同时讨论制定了《汉家岔镇开展春节前后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工作方案》,为此次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二、宣传发动到位,营造浓厚氛围。
根据汉家岔镇春节前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推进会会议精神,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召开村组会议,安排部署此次活动具体工作,利用电子屏、QQ、微信、宣传车等及时发布工作动态、相关政策、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动群众全员参与到全镇春节前全域无垃圾大整治活动中,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三、贯彻落实到位,注重工作实效。
继续围绕“两线六边”重点区域,落实“五清四改”重点内容,加大力度开展道路沿线、河渠沿线、庭院周边、村庄周边、市场周边、旱河周边、田园周边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做好当前废旧农膜及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充分发动群众清理田间地块残留的废旧农膜,切实增强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清理生活垃圾46余吨,乱搭乱建6件;把河道沟渠整治作为重点,累计清理河道沟渠垃圾13吨;对废旧农膜等进行集中回收处理,清理废旧农膜等白色垃圾8.2吨。清除各类牛皮癣60处,清理残垣断壁13处,做到了全域覆盖,彻底清除垃圾死角。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12份,与镇属各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5份,与个体户签订门前三包300份左右与辖区内居民和农户签订门前“保证承诺书”3000余份,网络平台推送宣传信息300余条,向各类媒体报送简报信息2期,开展全域无垃圾知识讲堂5次,各村各单位累计印制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倡议书5500余份,在村社干道及重要路段悬挂宣传标语60余条,督促各村完善村规民约,充实农村环境保护内容。积极动员村民自行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破危房屋、废弃畜禽圈舍、尾菜处理、旱厕拆除及秸秆清理,让镇村集中人力物力放到公共基础建设上,多办清理大沟大渠、建设垃圾集中堆放点、文化氛围营造等惠及群众的实事。使群众的环保意识全面提高,观念转变,使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成为农村群众的共识。经过春节前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全镇基本实现了“视野望去无垃圾,移步换景无垃圾”,全镇环境面貌豁然一新。
四、监督检查到位,坚持长效治理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保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性、持久性。围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实现有效整治、有效防控,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探索建立适应我镇农村特点的整治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网格管理、责任包干、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检查监督、考核评比、表彰批评等长效管理制度。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资金投入,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原则,采取财政资金支持、项目资金整合、一事一议筹集等方式,大力整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鼓励投工投劳,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汉家岔镇人民政府
2020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