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宁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索引号: | GS4252/2018-9281 | 部门: | 财政局 |
---|---|---|---|
栏目: | 财政预算决算及“三公经费” | 来源: | 财政局 |
作者: | 日期: | 2018-02-23 |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指示精神,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夯实发展基础,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6259万元,占预算45435万元的101.8%,较上年增长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546万元,占预算25910万元的102.5%,超收636万元,较上年增长1.7%,分项目:
(1)分部门:国税部门完成6469万元,占预算7740万元的83.6%;地税部门完成9611万元,占预算12370万元的77.7%;财政部门完成10466万元,占预算5800万元的180.4%。
(2)分税种:税收收入完成15191万元,占预算19000万元的80%;非税收入完成11355万元,占预算6910万元的 164.3%。
2017年, 全年转移性收入共计367932万元,上年结余9668万元,调入资金3538万元,总财力达到412684万元。年初预算返还性收入434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60839万元。在预算执行中:省上新增一般转移性收入30126万元,其中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2166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5173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3738万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944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2311万元);一般专项性转移支付补助17960万元(公共安全转移支付收入519万元、教育转移支付收入397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转移支付收入1212万元、医疗卫生转移支付收入1668万元、农林水转移支付收入1785万元、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7520万元,生态护林员补助等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284万元)。当年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72619万元(含提前下达列入预算的85610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5000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5111万元,占变动预算413634万元的95.5%,比上年同期多支18777万元,同比增长5%。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314万元,占变动预算21510万元的99.1%;公共安全支出9331万元,占变动预算9380万元的99.5%;教育支出92910万元,占变动预算96199万元的96.6%;科学技术支出340万元,占变动预算400万元的8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603万元,占变动预算5628万元的9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542万元,占变动预算62168万元的97.4%;医疗卫生支出48920万元,占变动预算49034万元的99.8%;节能环保支出12244万元,占变动预算13126万元的93.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22万元,占变动预算2062万元的98.1%;农林水事务支出92131万元,占变动预算102457万元的89.9%;交通运输支出18216万元,占变动预算18227万元的99.9%;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支出1158万元,占变动预算1170万元的 9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875万元,占变动预算890万元的98.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9370万元,占变动预算9970万元的94%;住房保障支出17975万元,占变动预算18585万元的96.7%;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364万元,占变动预算1036万元的35.1%;国防支出21万元,其他支出15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580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45万元,均占变动预算的100%。
2017年省上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2116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5000万元,公共预算财政超收636万元,调入资金3538万元,共计21290万元。按照规定和实际需要,主要用于弥补年初缺口和消化历年赤字。
2017年省上安排政府置换债券共4225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40000万元,专项债券2250万元),结合我县债务情况,并根据《关于下达2017年分地区政府债务限额的通知》(甘财预〔2017〕89号)、《关于下达2017年分市州政府债务限额和政府债券额度的通知》(甘财预〔2017〕42号)文件精神,安排2012年地方债券还本1100万元;安排西城产业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2250万元(定向承销);安排城市开发办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38900万元(定向承销)。
2017年,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8号)和《甘肃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部门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甘财办明〔2017〕9号)文件精神,切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年累计收回存量资金6315万元,主要安排以下支出:县第五幼儿园建设350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630万元;城区大环境绿化80万元;突发性害虫防治15万元;食品安全抽检监测50万元;扶贫专项228万元;为民办实事村卫生室建设113万元;棚户区改造423万元;滨河东路(北段)道路建设300万元;会展中心建设220万元,城区不稳定斜坡综合治理600万元;滨河西路道路及给排水二期建设200万元;钟鼓楼游园景观绿化150万元;汉唐街停车场50万元;会师大道绿化及绿化带外围绿化800万元;会师大道建设700万元;妇幼保健站建设20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206万元。
3.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结果
2017年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910万元,转移性收入165187万元,上年结转及专项转移支付97394万元,预算支出288491万元,甩在预算盘子之外的刚性支出67762万元。在预算执行中,通过不断强化增收节支,切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546万元,转移性收入达到367932万元,新增债券5000万元,上年结转专项11784万元,调入资金3538万元,总收入4148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5111万元,上解支出408万元,国际债务还本支出118万元。财政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7047万元。减结转2018年使用专项18527万元,净结余(累计赤字)-1480万元,消化历年赤字63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基金收入情况
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681万元,占预算23075万元的50.6%。其中:农业土地开发资金64万元,占预算100万元的64%;国有土地出让金11054万元,占预算22500万元的49.1%;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53万元,占预算450万元的122.9%;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 10万元,占预算25万元的40%。
2.基金支出情况
基金预算支出40820万元,占变动预算40953万元的 99.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39552万元(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15622万元、城市建设支出90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784万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支出32万元,支付破产或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80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支出14034万元),占变动预算39555万元的99.9%;彩票事务支出542万元(用于社会福利的彩票公益金支出371万元、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95万元、用于教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69万元、用于残疾人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7万元),占变动预算579万元的93.6%;旅游发展基金支出39万元,占变动预算52万元的75%;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13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553万元,均占变动预算的100%。
3.基金收支执行结果
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681万元,省市下达基金专项9154万元,新增专项债券20000万元,上年结转基金专项2450万元,基金总收入43285万元。基金预算支出40820万元,调入公共预算2332万元。收支相抵,结转2018年使用133万元。
2017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7年,面对严峻的财政收入形势和异常突出的支出压力,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监督指导下,坚持依法理财,积极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规范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立足“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着力“促改革、强管理、防风险”,全力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各项工作。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聚财力。面对宏观经济下行、政策性减收、企业减负、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等诸多困难,我们坚持总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狠抓财政收入不放松,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一是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执行国家财税政策,坚持财税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作,加大税收稽查和清欠力度,增强工作合力,做到应收尽收;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对主体税种,重点税源,纳税大户的监控,切实做到挖潜堵漏;坚持强化税收服务工作,在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上下功夫,做好税收征管服务工作。二是加强非税管理。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收缴管理制度,积极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依法征收、以票管费;建立非税收入征收部门管理台账,开展定期检查,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入库。三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积极主动衔接各级各类扶持资金,加大财政增量,全年共争取到专项资金8477万元、财力补助12116万元、新增债券25000万元、置换债券42250万元。四是盘活存量资金。认真组织开展存量资金清理盘点工作,全年累计清理存量资金6315万元,加大存量资金管理统筹力度,全方位凝聚财力,保障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促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推动经济的积极作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形势,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一是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全面落实“营改增”及支持小微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有效激发了企业和市场活力。通过奖励、贷款贴息、政策补贴等方式,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改造,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一产提质、二产扩量、三产增效,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安排项目前期专项工作经费310万元,全力配合项目建设融资,全年共筹集项目建设资金9247万元,主要用于长征南路延伸拓展改造工程、会师大道、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滨河路延伸拓展、二中整体搬迁、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国际会展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障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积极推广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积极参与PPP项目,有效破解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及时出具了集中供热PPP项目财政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报告的审核意见,顺利实施集中供热改造PPP项目。对增强社会资本参与信心、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发挥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
优化支出,全力以赴保民生。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年财政累计投入民生领域支出达到22594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7.2%。一是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累计支出120209万元。落实“全面改薄”资金31241万元;落实资金88968万元用于保障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教育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二是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筹措资金42522万元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筹集资金21716万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及计划生育服务专项资金3707万元。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三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投入40696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人群的正常生活需要,促进了城乡就业和再就业。其中,筹措资金10166万元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拨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25789万元,重点用于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等。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体育投入,推进文化体育建设,整合安排农村文化建设资金2516万元,支持52个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大力支持“旅游文化城市宣传年”活动,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建设旅游强县,推动旅游兴县,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功能。五是提高城乡干部保障水平。提高村(居)委会干部报酬,村干部报酬由1.5万元/年提高到2.2万元/年,自管小组长报酬由0.45万元/年提高到0.66万元/年;落实资金1200万元支持机关单位公车改革交通补贴有序发放;落实资金2600万元兑现乡镇干部交通补贴政策;落实资金6472万元发放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奖励。保障干部既得利益落实到位,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六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累计投入2660万元用于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公益林、荒山造林、城区大环境绿化等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七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通过“一卡通”发放农业“三项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35项惠农补贴共52176万元;八是继续完善乡村基础公益事业发展。落实资金4893万元,组织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2个(硬化村组道路62公里,建设村级文化广场49个,安装太阳能路灯603盏);投入资金1100万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投入资金1452万元,实施河畔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8600亩;筹措资金530万元,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九是大力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293万元(县本级安排205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2370万元(含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9772万元),统筹推进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医疗救助等精准扶贫方略,着力构建财政扶贫投入机制,改善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实效。十是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拨付资金17854万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落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政策,确保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
规范管理,持之以恒推改革。深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重点以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导向,坚持改革与监管并行,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新《预算法》,增强预算法定意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控预算追加,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着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规范预算收支行为,推进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细化公开内容,提高预算透明度。二是深化国库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覆盖,全面实施非税收入电子改革,稳步推进公务卡改革,已上线运行单位71个;加强和规范财政专户管理,清理撤销财政专户87个,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管理。三是全面推进财政内控制度建设。以加强内部管理,有效防控风险为核心,编制了《会宁县财政局内部控制制度》,初步构建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齐抓共管的内控组织管理架构,深入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四是严格政府采购管理。全年共实行政府采购项目338个,采购预算资金90928万元,实际采购资金87815万元,节约资金3113万元,资金节约率为3.4%。五是规范债务管理。逐步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以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和偿还率,并制定了《会宁县政府性债务偿还管理办法》,将政府性债务偿还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六是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依托县委、县政府“精细化工作推广年”活动,抽调业务骨干对全县各乡镇和部分县直部门的预算执行及重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严格规范整改,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七是强化业务培训。以规范业务和强化管理为根本,加强了县乡会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累计
培训人次400人,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着力促进结构调整,保障民计民生,加强财政管理,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在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加大民生福祉投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县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分析当前全国、全省、全市财政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县财政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受经济结构的限制,税源单一,非税收入占比高,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二是受经济下行、全面推进“营改增”、结构性减税降费等一系列减收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形势依然严峻;三是民生保障、精准扶贫、项目配套、环境治理等刚性支出持续增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四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预算管理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预算编制执行不规范,均衡性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加以解决。
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努力保障重点支出,持续改善民生;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切实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强管理、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大局服务。
一、2018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依法加强财税征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预算平衡。
(二)编制原则:一是坚持预算平衡的原则。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二是坚持保障基本运转的原则。勤俭办事、厉行节约,重点保障人员和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三是坚持保障中心工作的原则。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新增财政支出优先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快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坚持资金统筹使用的原则。统筹盘活财政存量,整合部门结余、政府债券等资金,实现财力统筹使用发挥资金合力;五是坚持财政资金绩效的原则。以绩效为导向,加强财政管理,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一般公共预算编制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编制情况
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增长和各种增减收因素,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预算49699万元,较上年增长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818万元,剔除上年一次性等不可比因素,较上年增长6%,分项目:
1、税收收入19390万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国税部门7980万元(增值税7500万元、企业所得税480万元),同比增长23.4%;地税部门11410万元,同比增长30.8%。
2、非税收入7428万元(地税部门1248万元),其中:专项收入3118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60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费31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338万元、教育资金100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00万元、广告收入7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80万元,罚没收入1580万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150万元。
2018年,返还性收入4348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12038万元,预计争取当年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4520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2451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70520万元,上年结转专项1852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01967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编制情况
根据财政收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301967万元(政府采购资金共计134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60453万元(人员工资及个人家庭支出155763万元,公用经费4690万元),项目支出139640万元(县安专项预算25677万元,非税收入征收业务费400万元,省市提前下达专项及结转专项支出113563万元),预备费1500万元,上解支出374万元。根据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及民生保障等实际需求,因财力所限民生发展专项26344万元无法列入年度预算。
1、人员经费支出155763万元(含公务用车改革个人补贴1205万元):按2017年底执行基数预算125853万元,2018年政策性增人增支29910万元。政策性增人增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机关公务员1800人晋升级别(档次)工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11000人晋升薪级工资,考核优秀公务员280人一次性奖励,共需增支750万元。
②兑现取得较高学历的200人工资和1200人教、护龄津贴,需增支45万元。
③新招录13名公务员及205名事业干部转正定级,需增支5万元。
④兑现聘用高一级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工资、技术工人岗位等级工资、专业技术高等级岗位工资和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晋升职务工资2690人,需增支765万元。
⑤2016年“三支一扶”招考的27名高校毕业生,从2018年9月起确定工资待遇,需增支45万元。
⑥2016年招聘的“西部计划”工作人员确定工资待遇,需增支35万元。
⑦2018年计划招聘(本科生)公务员25名、事业人员202名,从2018年9月起执行工资待遇,需增支375万元。
⑧2018年计划聘用大学生村官10名,2018年9月起执行工资待遇,需增支15万元。
⑨2018年计划招考特岗教师92名,从2018年9月起执行工资待遇,需增支150万元。
⑩公安机关兑现警衔津贴20人,从2016年8起执行,需增支15万元。
⑪2018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工资标准调整及发放需增支695万元。
⑫“三支一扶”人员因成绩并列及社会保险缺口等因素需增支35万元。
⑬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养老金及增加满70岁退休人员高龄补贴需增支710万元。
⑭调整人民警察执勤岗位津贴及加班补贴需增支370万元。
⑮2014年10月至2016年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个人缴费18400万元。
⑯解决事业单位人员历史遗留问题增支500万元。
⑰其他政策性增支7000万元。
2、公用经费预算支出4690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资金 873万元),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定额标准和年底在册职工人数分类分档预算。纪委监察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森林公安局人均8000元,县直行政、全额事业单位人均5000元,各乡镇公用经费人均4000元,每个乡镇专项公用经费50万元。
3、县安专项预算支出25677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资金 476万元),主要安排项目是:
一般公共服务1969万元,其中:
①人大代表活动专项经费23万元;
②政协委员活动专项经费21万元;
③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行及维护费30万元;
④依法行政工作专项经费10万元;
⑤公务车辆管理平台运行专项598万元(车辆运行费314万元,车辆更新费234万元,租车费50万元);
⑥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57万元(含信访专项经费10万元);
⑦涉案财物价格鉴定3万元;
⑧专项统计业务费10万元;
⑨统计抽样调查专项15万元;
⑩金财工程网络及非税收入管理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费30万元;
⑪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电子信息化建设及支付电子化改革专项100万元;
⑫《新华每日电讯》杂志征订费3万元;
⑬税收事务300万元;
⑭审计专项业务费20万元;
⑮人社局退休老干部管理费3万元;
⑯公共就业服务费10万元;
⑰行政事业单位中文域名管理费7万元;
⑱县纪委驻乡镇纪工委业务费9万元;
⑲乡镇纪委专项业务费112万元;
⑳宗教界人士生活补助10万元;
㉑档案管护费20万元;
㉒特困职工救助10万元;
㉓城区监控光纤租费37万元;
㉔村、社区综治账号功能信息费24万元;
㉕《郭富山》纪录片拍摄经费50万元;
㉖老干局离退休干部管理业务费5万元;
㉗党报党刊征订费120万元;
㉘新华网使用管理费20万元;
㉙社区补助资金312万元(专职委员报酬22000元/年·人、小组长及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报酬6600元/年·人、社区办公经费80000元/年)。
国防235万元,其中:
①人武部国防支出30万元(包含兵役征集体检费6万元,兵役征集工作及国防保障建设等支出);
②人防易地建设200万元;
③国防教育5万元。
公共安全370万元,其中:
①消防专项经费215万元(含重大灾害应急救援保障专项10万元);
②高危岗位津贴补助40万元;
③警犬技术专项5万元;
④道路交通违纪奖励及特种设备监测专项10万元;
⑤禁毒专项经费30万元;
⑥被监管人员给养费48万元(看守所38万元,拘留所10万元);
⑦特殊疑难案件司法救助10万元;
⑧普法宣传业务费12万元。
教育3333万元,其中:
①教育督导专项15万元;
②义务教育营养餐从业人员补助248万元;
③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教龄补助132万元;
④乡村教师生活补助550万元;
⑤班主任津贴1125万元(高中95万元,中职26万元,初中277万元,小学631万元,幼儿园94万元,特教2万元);
⑥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县级配套180万元;
⑦中高考及招生专项128万元;
⑧大学生村官助学贷款代偿资金30万元;
⑨特殊教育学校经费15万元;
⑩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支出910万元(包含会师中学管乐团设备购置及培训费20万元)。
科学技术29万元,其中:
①科技三项费24万元(科技局10万元,文体局1万元,教育局3万元,疾控中心1万元,卫计局2万元,农牧局2万元,水务局2万元,农机局3万元);
②科学技术普及专项5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72万元,其中:
①《郭富山》电影拍摄三期经费30万元;
②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及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县级配套20万元;
③汉唐街管理费10万元;
④电视节目上传全市网络运行维护费12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1365万元,其中:
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业务费11万元;
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费15万元;
③劳动保障监察经费3万元;
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案经费2万元;
⑤拥军优属业务费2万元;
⑥老龄事务工作经费6万元(老协3万元、老龄委3万元);
⑦城乡低保业务费11万元;
⑧慈善协会工作经费3万元;
⑨大学生参军入伍和应征青年进藏服役奖励15万元;
⑩社会福利事务50万元(儿童福利22万元、老年人福利28万元);
⑪孤儿生活补助县级配套108万元;
⑫残疾人特困补贴124万元;
⑬贫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1万元;
⑭贫困重度残疾人水电暖补助244万元;
⑮农村残疾人专职委员误工补贴34万元;
⑯自然灾害救济5万元;
⑰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救助2万元;
⑱五保供养县级配套189万元;
⑲六十年代精减退职人员生活补贴21万元;
⑳80-89岁高龄老人养老补助298万元;
㉑村干部养老保险21万元;
㉒离岗村医生活补助150万元。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2465万元,其中:
①济困病床30万元(县医院23万元、中医院7万元);
②公共卫生服务25万元(卫计委基本公共服务10万元、爱卫会卫生城市创建专项2万元、疾控中心监测经费3万元、601站鼠疫防治经费5万元、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服务5万元);
③离休老干部医疗费20万元;
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000万元(行政400万元,事业1600万元);
⑤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大病保险100万元;
⑥公共卫生监督专项5万元;
⑦计划生育事业费245万元(计生专干及自管小组长工资190万元,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农村“两户”考取本科院校奖励15万元,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特扶37万元,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1万元);
⑧食品药品监督监测业务费40万元。
节能环保488万元,其中:
①污水处理厂运营专项(政府购买服务)270万元;
②生态红线划定经费20万元;
③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监测)及二次污染源普查专项60万元;
④环境检测站实验室建设130万元;
⑤黄标车提前淘汰奖励金8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1096万元,其中:
①城市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96万元;
②园林局城市绿地养护300万元;
③环卫所城市环境卫生600万元;
④文明城市创建及全域无垃圾治理100万元。
农林水8576万元,其中:
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10万元;
②农机综合业务费27万元;
③畜牧防疫费80万元;
④农机生产资料补助7万元;
⑤林果产业发展专项200万元;
⑥“三山”上水工程管护费20万元;
⑦水务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47万元;
⑧祖厉河河道管理75万元(清淤专项60万元,管理费15万元);
⑨河长办工作经费50万元;
⑩驻村工作帮扶经费县级配套13万元;
⑪县级扶贫专项资金1500万元(包含贫困村公路养护613万元);
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级配套100万元;
⑬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配套800万元;
⑭村级补助4467万元(村干部报酬22000元/年·人、组干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报酬6600元/年·人、村办公经费35000元/年);
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县级补助30万元;
⑯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县级配套50万元;
⑰农业保险县级配套450万元;
⑱2016年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县级配套650万元(2017年贴息配套316万元,2018年贴息配套334万元)。
公路养护1000万元。
资源勘探信息安全生产监管专项160万元,其中:
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60万元(西城产业园管理费30万元、郭城工业集中区管理费30万元);
②安全生产监管专项100万元。
商业服务业电商培训及奖励经费100万元。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40万元,其中:
①郭城驿国土资源中心所办公用房建设95万元;
②气象事务45万元。
粮油物资储备储备支出267万元,其中:
①粮油储备262万元;
②粮食安全工作经费5万元。
其他支出4012万元,其中:
①政府债务偿还准备金5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200万元);
②世行贷款还本付息200万元;
③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付息3312万元。
4、非税收入征收业务费根据各执收执罚单位工作需要预算安排400万元。
5、预备费1500万元。
6、省市提前下达专项及结转专项支出113563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7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22万元,教育支出2268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9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698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051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767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517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45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2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15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15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78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672万元。
(三)公共财政预算收支编制结果
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01967万元,总支出301967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编制情况
(一)基金预算收入编制情况
2018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45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50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400万元。上年结转基金专项133万元,总收入15583万元。
(二)基金预算支出编制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5583万元。其中: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15083万元,其中:
①征地拆迁补偿支出3003万元;
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助3000万元;
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80万元;
④政府债务偿还准备金9000万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付息1294万元,政府债务还本7706万元)。
2、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50万元。
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400万元,其中:
①乡镇集镇维护费93万元(会师镇10万元,郭城驿镇、河畔镇、头寨子镇各5万元,其余20个建制镇各3万元、4个乡各2万元);
②市政所城市基础设施管理180万元;
③其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27万元。
4、旅游发展基金支出13万元。
5、彩票公益金支出37万元。
2018年财政重点工作
2018年,我们将围绕上述预算安排,立足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抓收入,努力做大财政蛋糕。今后高度重视当前面临的财政收支矛盾,着力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坚持厉行节约,努力提高财政收入水平。一是继续加强税收征管。继续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强化收入征收部门联动机制,加强财政收入完成进度、重点企业税收、重大项目税收等情况的监控分析,依法加强征管,促进收入应收尽收。二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非税收入征缴系统管理,深入开展费源费基调查,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征收项目和标准,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密切关注中央、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等相关政策,做好适合我县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相关问题研究工作,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四是严控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以及机关会议费、差旅费等支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
(二)转方式,助力经济提质增效。围绕推进供给侧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推动由直接投入向间接扶持、由资金扶持向机制引导转变。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PPP模式的推广运用,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PPP项目示范,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集中财力支持西城产业园区、郭城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政策,培育市场要素,加快工业园区、创新创业、科技孵化等平台建设,着力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落实中央供给侧改革措施,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投资,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力促三产融合提升。支持实施全域旅游工程,重点支持南川田园综合体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支持发展草畜产业、林果产业、蔬菜产业、肉羊产业等富民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三)补短板,统筹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确保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民生占比保持在50%以上。一是继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实施,落实国家和市相关政策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和政府对各种社会保险补贴投入,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创业就业。二是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强化教育经费保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加大对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覆盖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对公共文化领域投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全力支持全域旅游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兴县。三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补贴发放方式,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养殖,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竭力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精准扶贫财政保障力度,全面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努力构建脱贫攻坚财政投入新格局,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四)推改革,释放财税机制活力。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在体制机制、资金分配、理财思路、预算管理、风险防范以及财政监督等方面坚持改革创新,逐步构建和完善科学的财政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执行中出现超收或短收现象的,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减少支出等方式解决;二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将政府性基金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三是推进预决算公开。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将政府预决算要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公开到具体项目。继续做好2018年预算公开工作和2017年决算公开工作。四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政府购买服务。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面建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现所有预算单位全覆盖;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稳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占部门预算支出的比重。五是增强部门绩效评价理念,把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全过程。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六是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政府债务将纳入预算管理。同时,我们将逐步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根据财政部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评估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进行风险预警,做好化解债务工作,逐步降低财政风险。七是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年度预算编制,各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采购需求,按照部门预算编制格式和口径,依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完整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审核,严格执行“先有预算、再进行采购”的预算管理制度,做到无预算不采购、无计划不执行采购、不超预算采购,切实增强采购预算和计划的约束力。
(五)重法治,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对财政收支活动监督检查,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肃追究责任,规范财经秩序。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完善政府采购、投资评审、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财政票据制度体系,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严格遵循《预算法》,贯彻落实人代会对财政预算草案作出的决议,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升乡镇财政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及时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全面公开除涉密信息以外的所有财政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各位代表,完成2018年预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埋头实干,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转化为补齐短板、改进工作、追赶超越的具体措施,全力推进全年财政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附件:
会宁县2018年因财力限制未列入预算
民生发展项目预算的说明
2018年,根据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及民生保障等实际需求,县安专项26344万元因财力限制而无法列入全县总预算,这些项目的硬性支出缺口将在预算执行中争取省市增加财力保障安排,主要项目是:
一般公共服务2228万元,其中:
①政务大厅审批专项10万元;
②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业务费10万元;
③招商引资经费50万元;
④商标兴县专项50万元;
⑤综治工作专项经费18万元;
⑥见义勇为人员表彰奖励经费5万元;
⑦国家安全人民建设防线经费5万元;
⑧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专项经费50万元;
⑨项目前期咨询服务费400万元;
⑩县乡村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费用1630万元。
教育4772万元,其中:
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县级配套617万元;
②教育人才引进及培训专项500万元;
③普通高中公用经费600万元;
④三中学生公寓楼建设专项500万元;
⑤会宁职业中等学校专业实训楼建设专项500万元;
⑥县请代课教师清退一次性补助2055万元。
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00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520万元,其中:
①文化旅游宣传专项500万元(含旅游安全管理10万元及重点文艺创作、《会师风》和《桃花山》杂志印刷、电视春节晚会、地方公共文化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等支出);
②郭城蒙古风情生态保护区管理费10万元;
③侯川齐靳风景旅游区管理费10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1947万元,其中:
①农民工欠薪应急周转金80万元;
②伤残军人护理6万元;
③退役士兵安置380万元;
④退役士兵技能培训36万元;
⑤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县级配套540万元;
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90万元;
⑦工伤保险县级配套200万元;
⑧生育保险县级配套300万元;
⑨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115万元。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3973万元,其中:
①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及培训500万元;
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级配套62万元;
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800万元(行政400万元,事业2400万元);
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31万元;
⑤食品安全抽检经费80万元。
大环境和城市园林绿化6000万元。
农林水3192万元,其中:
①蔬菜林果等富民产业水费补贴1000万元;
②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县级配套700万元;
③“美丽乡村”建设县级配套400万元;
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专项1092万元(含环境整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县级配套)。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100万元。
气象事务10万元。
其他支出3502万元,其中:
①国内债务付息1752万元;
②地方一般债务还本650万元;
③监察委业务用房建设500万元;
④妇幼站搬迁建设300万元;
⑤乡镇债务化解300万元。
附件:1、1、(汇总)2018年会宁县财政部门一般预算表.xls
3、3、2018年会宁县财政部门一般预算表 调整后 (乡财标准格式).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