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部门:会宁县人民政府 | 栏目:2012年 | 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 作者: | 日期:2013-03-01 09:59:22 | 阅读: 11546

2012年,会宁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制度,确保了政府信息的全面、及时、准确公开,极大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为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服务。现将我县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情况

2012年,会宁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省、市政府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规定,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依法及时、准确、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以及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有力推动了会宁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程。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县政府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由政府常务副县长主管、办公室副主任主抓,一名业务人员专门负责统计考核、登记报送工作,形成了以县政府领导、办公室领导、政府信息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合力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各乡镇、街道,县政府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落实了责任人,为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我们与县委、人大、政协“三办”和新闻宣传等部门建立了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创新机制,督促落实。

努力完善信息采集、编写、报送等制度,创新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奖惩激励办法,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年初制定《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将信息任务量化分解到人,要求文秘人员每月至少采用2条,信息中心确定专人对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进行统计、登记,每周一通报,每月一小结,克服了信息报送中闲时多报、忙时少报的现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数量及主要类别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底,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45条,在广播电视、各种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开政府信息1586条。在政府网上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包括领导及机构职能信息、政策法规、通知公告、工作动态、政府公文、政府工作报告、发展规划、重要会议、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等方面。

(二)信息公开形式

目前,会宁县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在充分利用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公开政府信息的同时,结合实际,采取简报、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积极公开信息,不断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覆盖面。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2年,我县按照《条例》要求,明确了依申请公开的受理机构和程序,并按规定对依申请事项进行受理、审核、处理、答复。本年度我县没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要求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未发生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和领导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没有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对于依法行政的促进作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对《条例》的学习理解不充分,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落实《条例》时行动滞后,进度缓慢;在清理填报公开信息时分类不清;部分单位还停留在仅仅发布一些领导、机构信息及一些工作动态,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强度仍不够,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个别单位认为自己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基础信息梳理上报不及时,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进展受到影响。

二是监督指导力度不够。我县虽然建立了综合协调机制,但由于专(兼)职负责信息公开人员较少,深入监督指导的力度还不够,综合协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信息质量有待提高。由于负责信息报送人员少,各秘书忙于具体工作,没有足够时间用于信息采编业务上,其余科室文字功底较低,致使报送信息水平不高,质量偏低,常规性工作动态反映、简明信息较多,综合性信息、深层次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意见建议等方面的信息较少,信息整理中深度、广度不够。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改进措施

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信息目录的编制。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充分考虑群众需求,进一步细化、扩充相关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内容,切实增强公开的全面性和实效性。在做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基础上,按照“稳妥推进、积极应对”的原则,积极做好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各项工作,规范申请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环节工作。

二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在认真搞好日常性信息编写、报送的同时,着力挖掘深层次的信息,捕捉苗头性、倾向性的信息,报送有价值、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较好服务。

三是进一步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在抓好县级电子政务平台应用设计、信息资源管理设计的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电脑网络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办公自动化水平,并加大网络管理力度,保证信息网络安全运转。在充分应用全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条例》规定的便于公众知晓的其他方式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