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规划)

索引号:GS1817/2020-9209部门:财政局
栏目:规划计划来源:县财政局
作者:日期:2020-09-24

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甘肃省省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增强部门单位的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确保“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使财政资金得到全面监管,财政预算和政策得到有效实施,逐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部门单位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评价监督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责任明确原则。县绩效评价工作由县财政局统一组织管理,县财政局、预算单位、项目单位分级实施。

(二)客观公正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检查评价过程中的严肃性。

(三)分类评价原则。以部门单位自我评价为基础,县财政局组织实施重点评价和检查。

(四)提高效益原则。将绩效评价的经济性、有效性评价与财政监督中资金使用安全性、合理性检查相结合,检查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部门单位和项目主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全面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分为预算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项目资金绩效评价。

(一)整体支出评价

1.2019年会宁县财政预算执行整体绩效评价(聘请第三机构评价)

2.2020年部门预算执行整体绩效评价(单位部门自评)

(二)重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

1.2018—2019年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资金绩效评价(聘请第三机构评价)

2.2020年县级安排项目绩效目标项目评审(聘请第三机构绩效目标评审)

3.2020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绩效评价,包含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聘请第三机构评价)

4.2020年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单位部门自评)

5.2020年其他省市专项绩效评价(按照项目具体要求进行绩效评价)

四、评价内容

(一)绩效目标设置及完成情况

1.目标设置情况。包括目标设立的明确性、合理性及细化程度,评价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

2.目标实现情况。包括预算单位整体支出绩效完成情况、项目实施完成情况、产生的社会效益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以及与绩效目标的对比情况。

(二)预算实施、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情况。包括资金预算安排、实际支出、结余、具体使用情况等,以及项目管理办法的制定与执行情况,项目实施中立项、招投标、政府采购、资金支付、完工验收等情况。

(三)执行财经纪律情况。主要包括预算单位财务是否有违反有关党纪法规行为;是否超范围超标准使用、拨付项目资金情况;资金拨付手续是否齐全并符合相关规定;是否有套取项目资金的行为。

五、评价方式及评价指标

(一)评价方式。2020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式分为单位自评与重点评价。单位自评由预算单位、项目主管单位按照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相关要求,对本单位整体支出情况或者项目实施情况,依据评价指标自行组织分析评价。重点评价由县财政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根据预算单位和项目主管单位填报的基础数据、资料和自评报告进行实地核查,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对部门整体评价和项目支出制定指标体系,实行量化考评。

(二)评价指标。项目单位开展绩效自评时,要依据所设置的定量和定性指标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计分(百分制),根据评分结果评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级别。

六、相关要求

(一)实行单位部门自评及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制度。

加强预算基础管理,完善项目支出分类,科学确定绩效管理对象。根据绩效评价内容及要求,采取单位部门自评及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绩效全过程跟踪和监管,有效的推进我县绩效评价工作。

(二)完善绩效结果应用机制。

建立和完善绩效报告、反馈整改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等机制。县财政部门将年度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向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项目主管单位,并督促整改到位。将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基本依据。

(三)建立绩效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预算绩效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完善绩效信息公开机制,实现绩效目标、绩效报告和评价结果等绩效管理信息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建立绩效问责制度。

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行政效能问责相结合,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对于故意或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预算目标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进行问责。通过绩效问责,进一步提升预算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