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垃圾收运处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索引号:GS3531/2020-9006部门:柴家门镇
栏目:环境保护来源:柴家门镇
作者:日期:2020-12-24

建设美丽乡村是践行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柴家门镇何门村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乡风文明大幅提升。

一是“收集、转运、处理”推进垃圾处理。积极推广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依托会宁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会宁县垃圾填埋场,在村内建成垃圾池6处,补充投放垃圾转运车1辆、垃圾箱16个,配备保洁员10名,保证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平均每月累计向县垃圾填埋场运送处理垃圾480立方米。采取“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保洁员日常清理+农户自觉自愿打扫”的方式,持续推进公路沿线、河道沟渠和农户院落的集中整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开展最美庭院、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共同营造“家家户户搞清洁、干干净净迎小康”的良好氛围,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改水、改厕、改炕”夯实基础保障。全面推动何门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重点对童家湾的水、路、厕所和土炕进行了改造升级,村内新铺自来水管道和雨污分流管道,完成给排水配套建设,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50立方米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完成自来水入户97户,完成水冲式、直通两格式卫生改厕97座,实施土炕清洁化改造185处,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全覆盖、卫生改厕全覆盖。童家湾的街道由原来的3米拓展到5.5米,路两旁铺设人行道,全面夯实基础设施保障。

三是“治脏、治乱、治违”改善乡村面貌。全面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按照“空间上全覆盖,人员上全参与,时间上全天候;政策宣传进户,承诺保证进户,卫生保洁进户”的“三全三进”工作机制,念好“填、拆、归、清、修”五字经,全方位、无死角推进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重点治理牲畜圈舍乱搭乱建、农用器具乱摆、秸秆杂物乱放、机动车辆乱停、广告标语乱贴、房前屋后乱画“六乱”行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素质显著提升。

童家湾,从三年前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洁净美”,从村民争先恐后往外跑到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一个小村庄点缀在会宁这片干旱少雨、民风淳朴的神奇土地上,已成为会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道特色鲜明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