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湾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索引号:GS4152/2018-8481部门:八里湾乡
栏目:卫生健康来源:食品药品
作者:日期:2018-05-11

八里湾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总结


2018年,八里湾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食药监局的悉心指导下,全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中心任务,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和国家总局“四有两责”理念,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底线,以强化“问题导向,风险防控,索证索票,痕迹监管”为指导思想,以“巩固、完善、强化、提升”为基本原则,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法,完成了各阶段目标责任,全力保障了全乡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一、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共治。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为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食品安全工作有力推进,年初组织召开全乡年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与各村、各经营单位和个体签订《2018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66份,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食药所所长任副所长,卫生院、派出所等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食药所所长任办公室主任,食药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设上,结合全乡实际,制定《八里湾乡2018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靠实了工作责任,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总体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是落实主体责任。继续深入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清理整顿工作,由乡食药所牵头,联合卫生、教育等相关单位对学校食堂、加工小作坊、流通环节、餐饮环节食品经营主体进行调查摸底,并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健全了食品经营主体档案。调查摸底中对许可证过期、经营事项变更、延期、设备不符合经营规模、弃业等生产经营户进行了清理,并按照国家总局新的食品经营许可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把许可准入,严格现场核查,对辖区内对食品经营户重新换取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目前,我辖区共有食品药品监管对象89家,其中食品经营户61户(学校食堂10户,其中有证3户、20人以下食堂7户,流通44户,餐饮7户)、小作坊8户、药械经营使用单位15户,化妆品经营户(理发馆)5户。三是靠实工作责任。先后制定下发了《八里湾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八里湾乡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的通知》、《关于对各类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一专三员”的管理模式,以八里街道和陈去街道为重点监管区域,全面带动和辐射各村社的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分段管理进行了合理划分,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与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签订率为100%,并亮证经营,制度齐全;按照“谁监管、谁核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基本信息档案和日常监管档案。同时,在乡政府政务大厅设置了食品药品窗口岗位,专人上报食品药品各类信息、报表及工作总结。

二、创新工作思路,保障群众利益

坚持“走新路、创亮点、有作为、守底线”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帮扶力度,引导经营户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全面提高经营人员素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一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经营意识,适时分期对小作坊、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的生产经营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组织开展了学习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使其持证上岗。今年以来共组织培训1次,网上培训12人,参加培训人员78人次,发放各类学习资料读本78册;彩页资料800份。健全了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和培训档案,合格证和健康证持有率为100%。通过对许可准入的严格把关和对食品生产经营户负责人、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素质,为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电子溯管平台。把自查与监管相结合、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了《食品安全追溯管理法》,按照规定对辖区53个食品经营户注册并应用了食品安全电子追溯平台,其中包括3个学校食堂、50户食品经营户,全面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无论是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还是清理不合格食品药品、过期食品药品,对较重的违法违章行为,按照规定进行上报和移交,对较轻的违章行为,给予行政指导,实行人性化监管。同时,全面推进农村小型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对乡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2家私营诊所、计划生育服务站“规范化药房”建设进行规范化药房建设回头看,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县食药监局。三是加强诚信监督建设。在八里街道和陈去街道从事食品销售及餐饮经营的61户门店内,张贴公布禁止经营的“负面清单”、“经营者自律歌”到户率100%,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对食品流通户分级分类监管率达到了100%;对餐饮服务、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率达100%;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状况“外置化”实施率达到了100%。同时,深入开展12331投诉举报宣传活动,对群众举报反应的案件,及时进行处置,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调查处置反馈率100%。

三、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农村市场

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任务,持续加大日常监督管理的力度,突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扎实工作,确保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是完善家庭聚餐报告制度。农村集体聚餐是食物中毒的高发环节,乡党委、乡政府狠抓农村集体聚餐安全监管,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针对农村集体聚餐自办宴席(就餐人数50人以上)的餐饮薄弱环节,要求各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及早上报,及时纠正在自办宴席等集体聚餐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并登记上报,目前已备案管理的有18次。二是建立食品快速检测体系。根据县局快检工作要求和任务,我乡制定了全乡快检工作计划,确定了快检的重点项目及批次,对辖区内的蔬菜,小作坊加工产品,及预包装食品及时进行抽样快检14次,涉及经营户5家,完成了目前检测任务。同时,严格按照《甘肃省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对辖区内经营单位和经营主体实现积分制管理8户次。三是规范农村食品经营市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目标责任要求,以街道为重点区域,重点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小作坊加工、流通以及消费四个环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以重大节假日为主要时段,在元旦等节日期间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突出抓好节日性食品的专项整治;以学校食堂为重点,共检查整治了8家餐饮单位,当场制作送达当事人“责令整改通知书”1份,警告处分1户。2018年在各类食品药品监测管理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检查食品流通经营户44户次、餐饮户8户次、小作坊9户次。

今年来,我乡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和实际与上级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食品属于大区域、大范围内流通的商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和其它农村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食品药品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和经验有待提高,特别是在食品检测工作方面;经营户存在安全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很淡薄,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探索,确保全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有效整改,确保食品经营秩序良好,食品经济健康发展,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