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沟驿镇印发《关于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GS3420/2021-7289部门:甘沟驿镇
栏目:回应关切来源:甘沟驿镇人民政府
作者:日期:2021-01-13

一、工作目标

元旦、春节期间返乡潮来临,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活动多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按照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旅途风险,加强个人防护、加强社区防控、加强外防输入的总体思路,优化“以严防输入为重点严防反弹”措施,严格落实属地管控责任,坚决守住冬春季疫情防线,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确保我镇疫情防控形势稳定。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监测预警

1.落实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做好发热门诊、药店销售、大数据比对、信息协查工作,落实本辖区、本单位涉及的触发点,触发场所、触发人群,及时向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达到触发标准的事件和信息,发出预警,由镇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组织开展调查核实。

2.充分发挥卫生院“哨卡”作用。各发热门诊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接诊、筛查、转诊流程,对进入发热门诊的发热患者,实施核酸、抗体、CT、血常规“四项检测”快速筛查,普通患者对症治疗,疑似患者隔离留观、确诊患者及时转运。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坚决杜绝院感事件发生。

3.做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严格落实发热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务人员、直接接触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隔离点工作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甘返甘人员、密闭场所等13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做好入境人员集中隔离14天后,重点地区返甘来甘人员,治愈出院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跟踪随访。

4.做好进口物品检疫检验。以进口冷链物品为重点,强化检测、消杀措施,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专库、专人、专通道、专工具、专台帐,专消杀“六专”管理,查验通关证,检验检疫证明文件,核酸检测报告和消杀证明“四证”,做到采样全覆盖。样本全检测、包装全消杀,商品全追溯“四全”,继续抓好商超、集贸市场等进口冷链物品的常态化监测。

(二)做好村社区防控

5.做好重点地区人员返村(社区)前宣传教育。倡导外出务工和学习的乡亲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留在当地过节。确需返乡过节的,要准备好旅途所需的口罩(每日至少 2 只以上)、手消毒剂等,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交通工具,尽量避免多次中转和旅途中长时间停留。准备返乡提前 3 天将返乡时间、14日内旅居史、是否从事冷链物流行业、个人联系方式等主动向所属村(社区)报备。旅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进食;同时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监测,并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取消或终止旅行。

6.落实辖区人员返乡后管控。国外入境后在第一入境地已落实集中隔离 14 天的人员,来会后核验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解除集中隔离证明的,在县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核酸检测, 检测结果阴性的落实 14 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3 次核酸检测等措施,不具备单人单间单独卫生间等居家观察条件的,一律在县集中隔离观察点接受 14 天集中隔离观察。对高风险区来会人员一律集中隔离观察 14 天,期间不少于 3 次核酸检测;对中风险区来会人员一律在县集中隔离观察点暂时留观并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的目的地乡镇落实好居家健康监测 14 天,并于第 7 天、第 14 天分别再进行两次核酸检测。

(三)减少人员聚集

7.合理安排出行。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居民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不必要出行,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如确有特殊原因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在出行前要向所在村委会(社区)登记、向所在单位报备,返回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告,用工单位引导务工人员留在务工地过年和错峰返乡返岗,返乡人员“点对点”“一站式”返乡,避免乘坐多种交通工具,减少不必要的途中停留。倡导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消费,有效疏解由于采购年货导致的人群聚集。

8.控制交通客流。加强客流班次调控,减少等待排队时间,切实降低人员密度。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和司机每日健康监测制度,上岗前和下班后分别开展体温检测,身体不适的应及时就诊,上岗期间规范防护。

9.控制文娱场所接待规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对酒吧、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

10.加强大型活动监管。严格做好大型活动防疫工作,组织或承办大型活动,需报镇指挥部批准并做好严格的防范措施,对不符合疫情防控和安全要求的活动不予批准。对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节日祈福、庙会灯会等活动进行分类管理,严格审批,严格人流控制,防止过度聚集。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体温监测和应急处置准备。

11.加强聚集性会议活动管理。全镇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律取消集体团拜和大型慰问、联欢、聚餐等活动,加

强大型会议活动规范化管理,鼓励更多组织线上会议,确需召开举办线下大型会议活动的报镇防控办批准并做好严格的防范措施,并严格控制人数和规模;组织或承办50人以上的会议活动,特别是有境外、省外等重点地区人员参加的,需制定防控方案并做好严格的防范措施。各村(社区)对本村(社区)聚集性活动进行监管和指导,疫情期间,停止举办一切聚集性活动,婚丧嫁娶等一切从简。广大居民要主动增强个人防护意识,提倡网上拜年、居家文明过节,践行不大操大办酒席、家庭聚餐不超过 10人等新风尚,降低聚集性风险。

(四)强化重点场所防控

12. 做好公共场所和密闭空间防控工作。提倡自助购物等方式,减少人员接触,有效缩短排队等候时间。鼓励采用线上营销,无接触配送等模式,分流线下人员聚集压力。引导回乡的人员在过春节期间尽量避免去室内人多的密闭空间,减少走亲访友和人数较多的聚集。

13.加强餐饮住宿行业疫情防控。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防控规定,落实堂食防控措施,合理安排场地,控制人员密度,每日按规定频次消毒、经常性通风,推荐使用自助点餐,一次性餐具,公筷公勺,倡导移风易俗,严格管控聚集性就餐及农村集体聚餐行为。加强对住宿人员测体温,查验健康码,核验通过方可入住,异常情况按规定处置。

14.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准有序安排学生离校,确保离校学生底数清、返家行程可追踪,家校协同有反馈。寒假期间,师生应尽量避免到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探亲旅游,如确需前往须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跟踪随访,及时掌握师生居家情况。

1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干干净净、健健康康过双节”为主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和病媒生物防治,及时清运垃圾杂物,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孽生地。

三、保障措施

16.强化四方责任。各村(社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组建有序的疫情防控指挥和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全行业疫情防控培训和应急演练。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五有”要求,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提倡个人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做好个人防护,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17.强化应对处置。各村(社区)、单位要做好冬春季疫情应对准备和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更新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按规定启动应急响应措施,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按照《会宁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落实疫情发现与核实社区风险评估与管控、核酸应急检测和扩大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信息发布,定点医院和隔离点储备等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基础性防疫物资储备,同时立足冬春季防疫特点,备足帐篷、岗亭、棉服等防疫物资,鼓励居民家庭储备适量防疫物品。

18.强化宣传引导。各村(社区)、单位要加强节日期间新冠肺炎防控和安全出游知识宣传,引导公众加强自我防护,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提倡人群聚集和密闭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形成“以戴口罩为荣”的个人防护观念,鼓励居民减少探亲访友,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沟通联络感情。

19.强化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对从事进口冷链、生鲜市场、公共交通、物流运输、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地区)工作、学习人员等,实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20.强化应急值守。各村(社区)要启动24小时疫情防控指挥值班体系,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镇属相关单位和企业等用人单位要根据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制定节日期间的疫情防控方案,加强节日期间应急值守,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将抽查并通报各村(社区)、各单位节假日期间的应急值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