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小杂粮产业示范区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索引号:GS1872/2016-7121部门:科学技术局
栏目:科技管理来源:科学技术局
作者:科技局日期:2016-12-15

根据白银市科学技术局《关于下达白银市科技局2015年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市科发〔201557号)文件精神,经县科技局局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将会宁县小杂粮产业示范区平台建设项目资金5万元,分别在甘肃发滋瑞小杂粮食品有限公司、甘肃会宁建伟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会宁县天一土特产有限公司实施。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方针,全面提升会宁小杂粮生产科技水平,大力推进小杂粮产业发展。  

二、主要目标  

特色小杂粮引进与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将为农业科技园区的成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的成立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产业,促进小杂粮产品的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无公害产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农业,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增强特色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科技水平,建设新品种繁育基地、标准化丰产示范基地、小杂粮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健全服务体系,提高经济、社会、健康三个效益的建设目的。形成小杂粮种植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产品优质化、产业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产出高效化的产业化格局。  

1.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在项目区全面推广旱作高效、节水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使小杂粮亩增产15以上。  

2.通过实施优质小杂粮示范区建设,在会宁县南部、北部二阴山区等乡镇建设绿色食品小杂粮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区10个,每个示范区建立300亩左右的集中示范点。建成1800亩小杂粮种子示范基地,年产优质小杂粮要达到44kg,产值158万元。  

3.以植物源农药利用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利用植物源农药具有环保、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开展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试验。  

4.建立健全科技培训体系。建成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网络。加大对小杂粮种植的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技术水平。  

5.打造一个小杂粮产业化综合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搭载各个功能服务体系,包括,建设服务体系、小杂粮种植服务体系、加工服务体系、产品销售服务体系、产品储藏服务体系、技术支持与协作体系等。  

三、具体任务  

1.在太平店镇、新庄塬乡、甘沟驿镇、八里湾乡、丁家沟乡、新添堡乡、杨崖集乡建设标准化小杂粮种植基地,同时带动汉岔镇、韩集乡、柴家门镇、老君坡镇、翟家所乡、侯川镇、党家岘乡的农民科学化种植小杂粮。  

2.建立大屏幕数字展示系统;成立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并实行互联网+农业的产业模式,搭建与“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城”的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通过农特产品展示体验馆,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生产环节及价值进行体验学习,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会宁小杂粮在全国范围推售。  

3.将小杂粮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等以电子的形式展示出来,达到科普宣传、科技推广、农产品展销的目的。  

4.培训小杂粮种植能手1000人左右,印发科技培训资料0.4万分,举办科技专题讲座2期,开展田间现场技术指导10次。引进小杂粮优质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区良种率达到100,新品种比当地至栽品种亩增10以上。  

四、项目实施主要任务  

20159-20161月完成资料搜集整理,邀请技术顾问,确定项目方案及可研报告。  

20162-20164月建成小杂粮种植服务体系,小杂粮系列产品加工服务体系。  

20165-20168月完成小杂粮系列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和储藏服务体系的建设,建成无人数字体验平台,数字平台上线测试。  

20169-201612月完成技术支持与协作体系的建设,加大会宁小杂粮产品品牌推广与销售,完善项目建设。  

五、项目经费使用计划  

按照科技经费使用原则,加强经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专项资金,并接受财政、审计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项目实施与管理  

项目具体由甘肃发滋瑞小杂粮食品有限公司,甘肃会宁建伟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会宁县天一土特产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县科技局对项目实施的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等工作定期跟踪监督,规范管理,抓好落实,并负责组织验收。

会宁县科学技术局  

 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