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试验基地 助力脱贫攻坚
索引号: | GS1872/2019-6965 | 部门: | 科学技术局 |
---|---|---|---|
栏目: | 科技管理 | 来源: | 科技局 |
作者: | 科技局 | 日期: | 2019-04-12 |
会宁小杂粮生产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价格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加强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县科技局结合帮扶村土门岘镇安家坡村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建设北部干旱山区小杂粮试验种植基地。
今年,计划引进陇谷11号、黄金苗、蒙香谷、良谷、陇谷12号、甜荞、苦荞等小杂粮新品种,在安坡社、瓦房社、马山社共建成谷子、甜荞、苦荞试验种植基地200亩,并同期推广小杂粮垄上微沟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经县科技局与安家坡村两委沟通协调,该项目由安家坡村委会具体实施,由县科技局协调聘请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指导并组织验收,总结经验,并在北部干旱山区进行推广。
为切实保障项目实施取得预期效益,县科技局通过采取“三个一”措施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实施团队,由局长负总责,团队成员包括县科技局全体帮扶干部及县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二是推广一项小杂粮垄上微沟高效栽培种植技术,该技术通过调节株行距、垄沟大小及垄沟比,有效提高了干旱季节的垄上土壤贮水量,降低雨季的垄上土壤贮水量,实现了旱季聚水和雨季排涝的目标,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并优化了土壤水分环境。三是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通过科技示范户的传、帮、带作用,辐射带动广大贫困户广泛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抓住科技兴农的“牛鼻子”,真正打造出一支科技兴农的领头雁队伍,努力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高飞”的大好局面。
北部干旱山区小杂粮试验种植基地建成,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小杂粮特色种植业的发展,能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生态脆弱区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科技推动力。通过小杂粮的高效种植,提高科雨水资源有效化利用及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了旱作农业土地生产力,大大改变了旱作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使之逐步转入良性循环,形成绿色原料基地、加工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