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会宁县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方案 》的通知

索引号:GS5082/2020-597部门:会宁县人民政府
栏目:会政办发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作者:会宁县人民政府日期:2020-09-1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相关部门:

《会宁县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方案的通知》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9月9日

会宁县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效,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标准,结合我县病媒生物孳生地现状,全面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工作,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

1.工作原则:按照“政府组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坚持以环境治理为重点,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等综合防制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科学规范地实施病媒生物防制。

2.工作目标:通过环境卫生整治和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确保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病媒生物“三防”设施合格率达95%以上。

二、治理范围和时间

1.治理范围:全县范围内。根据病媒生物孳生地实际调查情况开展治理。

2.治理时间:2020年7月至12月,每月1次。首次评估验收时间:2020年8月10日至20日;第二次评估验收时间:2020年10月至11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职责分工

(一)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卫生死角,强化孳生地病媒生物治理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价。(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开展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整治,完善“三防”设施。(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开展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厂及公厕、露天垃圾池、公园、绿地、建筑工地、厕所等重点区域病媒生物孳生地整治,完善“三防”设施。(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开展过境公路两侧路面的清淤、疏通,以及各公路道班等处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整治工作。(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开展各集贸市场开展市场内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实行划行规市、分区经营,各食品经营门店、食品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整治,消除厂房周边病媒生物孳生死角,完善“三防”设施。(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开展河流水系、排洪渠道等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整治,定期对排水、排洪沟渠进行清淤、疏通,防止积水,设置必要的防护盖板,防止垃圾、污物淤堵。(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开展整顿废品收购站,实行废品进店入室,堆放整齐,加强商场、超市等场所室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善“三防”设施。(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八)开展星级宾馆饭店和旅游景区、景点内餐饮业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治理,加强文化娱乐行业室内环境卫生的整治,完善“三防”设施。(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九)强化学校环境卫生的整治,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监督完善校园内“三防”设施。(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加强屠宰场环境卫生整治,完善“三防”设施。(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一)开展辖区内公共环境卫生整治,消除露天粪坑、露天垃圾、各种无用积水等,加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落实辖区单位院落环境卫生整治,完善“三防”设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治理措施

(一)蚊虫孳生地治理

1.对住宅区、街道两旁、各单位外环境中的明沟暗渠等排水系统及河岸边、沟渠形成的小水涵进行疏通,防止积水形成。

2.清除楼顶、天台、阳台、地下室、建筑工地等各种各样的积水。

3.公园游船、幼儿园等场所防撞轮胎可用打孔、切割、覆盖等办法,避免轮胎形成积水,汽车修理厂、公共汽车停车场应将轮胎放入房间或遮盖,防止轮胎内积水形成。

4.发动群众翻盆倒罐,填平洼地,彻底清理各种小型积水,要注意家庭各种小型容器积水,及时清除、更换,如泡菜坛坛沿水、盆景水,做到一周更换一次。

5.对一些居民区、单位内的假山、喷泉及水塘等各种水体,可放养鱼类消灭孑孓,改变或减少蚊子孳生环境。

6.堵塞树洞、劈开竹筒,防止积水形成。

(二)蝇类孳生地治理

1.室内环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宾馆、饭店、餐饮业,医院、学校、单位食堂等重点单位要完善防蝇设施,包括纱窗、纱门、纱罩、风帘、灭蝇灯等,对缺失或损坏的要及时增设或修补;垃圾容器做到密闭化;对废弃的下脚料、泔水、腐烂变质的食物、动植物等废弃物要密闭放置,及时清运处理,日产日清;公厕要及时冲洗,保持整洁,不遗留、暴露大小便。

2.室外环境:果皮箱、垃圾池(桶)、垃圾中转站及其周边环境整洁,垃圾桶(箱)、垃圾清运车底部的残余垃圾都要彻底清理。不遗留散在垃圾并做到日产日清,清理要彻底,定期灭蝇;垃圾填埋场对每天倾倒的垃圾要及时填埋,覆盖垃圾泥土的厚度不少于15cm。河湖岸边、屋顶、花园、绿化带等空地禁止种植蔬菜瓜果,建成区内禁止饲养家禽家畜;农贸市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要及时清运废弃的菜叶边皮及腐烂水果;经营禽、肉、鱼等摊位要有固定密封垃圾存放容器和冲洗设施,保证污水排放通畅;畜禽宰杀场必须有冲洗设施,对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及时清运,对畜、禽毛要及时清洁密闭存放。

(三)鼠类栖息地治理

1.采取搬家式大扫除,彻底清理鼠粪、鼠尸、鼠咬痕等鼠迹。

2.用水泥沙浆等建筑材料堵塞抹平室内所有鼠洞及一些无用孔、洞。

3.修补门、窗、柜等处鼠咬痕。

4.查找并堵塞鼠洞,清理鼠尸。

5.完善防鼠设施。具体为:室内地面、墙裙硬化;金属栏栅和地漏:厨房操作间下水道出水够有金属栏栅,栅栏间距小于10mm,且无缺损,地漏加盖;门:门缝小于6mm;木门和门框底部包铁皮,高300mm;食品库房门口有挡鼠板,高0.6m;管线孔洞:堵塞通向外环境的管线孔洞,没有堵死的孔洞,其缝隙不得超过6mm;排风扇:1楼或地下室排风扇或通风口有金属网罩,网眼不得超过6mm;窗户:1楼或地下室窗户无破损;雨水落水管上端要加铁丝网,下端要离地面300mm或加金属网罩;建筑(拆迁)工地、公共绿地、河湖两岸、重点单位、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老旧居民区的外环境,要求沿墙根、壁角、垃圾通道(池)旁设置室外毒饵站,鼠密度高的室外环境每30㎡或每20-40m设置一个毒饵站,毒饵站要求设置在鼠类经常出没的地方,尽量隐蔽。

(四)蟑螂栖息地治理

1.采取搬家式大扫除,清除垃圾和杂物,翻箱倒柜,摘除卵鞘、消除蟑螂粪便、蟑螂脱皮、死蟑螂等蟑迹。

2.对室内所有孔、洞及缝隙用水泥灰浆进行封堵,有效控制蟑螂的栖息环境。

3.人工捕杀:白天翻箱倒柜,发现蟑螂马上捕杀,并检查清除缝隙或抽屉杂物中的卵荚。夜晚7点以后,每隔15~30分钟开灯捕打。诱捕:用罐头瓶等作为诱捕器,内放饭粒、面包、红糖等诱饵,傍晚放置在蟑螂活动的场所,次晨收,及时将捕到的蟑螂进行焚烧处理。热杀:用热开水灌注或火焰喷烧蟑螂隐蔽的缝隙。使用蟑螂粘捕盒:对粘捕到的蟑螂进行焚烧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明确任务,积极统筹安排调查治理资金,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调查治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做好记录,要做到不留空白、不弄虚作假,确保治理结果真实可靠。

(三)各乡镇要将治理情况进行分类汇总,撰写治理报告报疾控中心。

(四)县疾控中心督促乡镇、重点行业做好孳生地治理工作,并将治理情况分类汇总,撰写治理报告报县疾控中心。

(五)县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督促指导所属行业、单位做好孳生地治理工作,完善“三防”设施。

附表: 表1.会宁县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记录表(蚊虫)

表2.会宁县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记录表(蝇类)

表3.会宁县病媒生物栖息地治理记录表(鼠类)

表4.会宁县病媒生物栖息地治理记录表(蟑螂)

附件下载: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会宁县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方案的通知 .pdf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