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集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索引号:GS5190/2017-5409部门:韩家集镇
栏目:部门文件来源:会宁县政府
作者:日期:2017-11-21

韩家集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一、基本情况

1.韩家集镇基本情况。

    区位分布。韩家集镇地处会宁中部,位于东经103°2′27″—105°16′28″和北纬35°48′19″—35°57′44″之间,东接大沟镇,南连八里湾、柴家门两乡镇,西邻甘沟驿镇,北靠四房吴镇。总面积172.2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董家坡,距县城38公里,距国道247线24公里。

行政区划。全镇辖韩家集、云台山、苟家岘、谷地场、袁家咀、袁家坪、东西坡、周家湾8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3914户17221人,有劳动力10940人。

自然气候。平均海拔1905米。年平均气温8.7℃,年最高气温37.5℃,最低气温-22.6℃,夏季均气温18.5℃,年降雨量350毫米左右,无霜期173天左右。

产业培育。全镇耕地面积85613亩。其中:山坡地51929亩,沟坝地20890亩,梯田7700亩。种植业方面:种植业以全膜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种植为主。今年全镇种植全膜玉米4万亩,马铃薯3.6万亩(其中黑膜马铃薯6000亩),小杂粮(主要是谷子、荞麦、胡麻、豌豆、扁豆、糜子、莜麦等)1000亩;有优质核桃4000亩,种植中药材1000亩,塑料大棚30座。草蓄产业方面:全镇建立3000亩整流域种草基地2个,通过新播、改良使优质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7.6万亩。目前全镇肉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0.21万头、9.55万只、3.57万头、9.2万只。

基础设施。水:全镇共有水窖10657眼,自来水目前到户1000户;田:有梯田7700亩,梯田化率14.8%;路:有硬化道路107.7公里,砂化道路55.4公里,通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林:自第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全镇共完成退耕还林53772亩,荒山造林31851亩;电:共完成农电网改造提升工程3914户,动力电通组8个,实现了全覆盖;房:完成危房改造846户,计划2016年底实现“四类户”住房100%达到安全稳固。

贫困情况。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村4个,其中袁咀村为2015年脱贫村、周湾村为2016年脱贫村、谷地村为2017年脱贫村、袁坪村为2018年脱贫村。十二五期间,全镇脱贫827户2612人,贫困面下降13.43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脱贫287户1230人,返贫16户65人;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8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85元。现有贫困人口884户3948人,贫困面23.93%。

2.迁出区基本情况。

韩家集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经镇村反复调查研究,最终确定迁出区涉及袁家坪村、袁咀村、韩家集村、苟岘村、周湾村、谷地村、云台村。

1)袁家坪村董岔、杨坪等社部分村民居住地偏僻,生态环境脆弱,山多川少,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居住零散,拓修道路工程量太大,又缺乏资金,致使这些地区至今连三轮车都不通,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的购进及农副产品外销仍需人背驴驮,群众外出艰难。迁出区自然灾害频繁,地质不稳,山体滑坡严重,致使部分居民建筑已经出现裂缝,再加上道路崎岖难行,无法运料维修,房屋年久失修,多半已成危房无法居住,迁出区附近没有村小学、村卫生室,群众饮水基本靠水窖解决,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全村13户62人居住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环境及其恶劣。

2)周家湾村中沟康沟等社部分居民居住地偏僻,又远离居住人群,居住零散,种植作物主要为小麦、马铃薯等,群众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和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境内梁峁沟壑纵横,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遇上暴雨,极易引起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农户几乎没有自救能力,难以维持生计。迁出区附近没有村小学、村卫生室,群众饮水基本靠水窖解决。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相当突出。

3)谷地村安湾社牙儿等社,耕地坡陡土贫;居住地山多川少,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上湾、咀头、北坡3个社的15户人家和阳坡、堡子、胡坪、牙儿4个社的10户人家居住分散,每逢雨季,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再加上道路路面窄狭,通畅能力受限,通行非常危险,房屋年久失修,多半已成危房无法居住,村民搬迁已刻不容缓。迁出区附近没有村小学、村卫生室,群众饮水基本靠水窖解决。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相当突出。

4)云台村佛店社有1户5人,其居住地偏僻,又远离居住人群,居住零散,种植作物主要为小麦、马铃薯等,其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和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居住地水土流失严重,遇上暴雨,极易引起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农户几乎没有自救能力,难以维持生计。房屋年久失修,多半已成危房无法居住,村民搬迁已刻不容缓。

5)袁家咀村小岔社部分村民居住地偏僻,生态环境脆弱,山多川少,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居住零散,迁出区自然灾害频繁,地质不稳,山体滑坡严重,致使部分居民建筑已经出现裂缝,再加上道路崎岖难行,无法运料维修,房屋年久失修,多半已成危房无法居住,迁出区附近没有村小学、村卫生室,群众饮水基本靠水窖解决,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全村6户26人居住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环境及其恶劣。

6)苟岘村上曲社居民刘永仁居住地偏僻,又远离居住人群,居住零散,种植作物主要为小麦、马铃薯等,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和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等。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相当突出。

7)韩家集村红湾社部分耕地坡陡土贫;两户居民居住地偏僻,又远离居住人群,居住零散,房屋年久失修,多半已成危房无法居住,村民搬迁已刻不容缓。两户居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相当突出。

总之,韩家集镇2017年选择的迁出区都是自然条件严酷,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社会服务功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的村社,就地改变其贫困面貌,难度大,投入高,只有易地扶贫搬迁,才能有效改善他们生产生活条件,进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3.安置区基本情况。

安置区位置位于韩家集村。韩家集村是韩家集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甘八公路与河蒿公路在此交汇,交通相对便利;总面积20.5平方公里;辖腰巴、武坪、耐阳、韩湾、阴坡、红湾、关岔、大湾、韩集、阳坡、大坑、曹咀等12个村民小组,645户3006人,劳动力2058人;耕地12095亩,林地11559亩,草地5340亩;现有六年制小学1所,学生186人,幼儿园1所,学生122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所,符合职业资格的村医1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常住人口全覆盖;低保211户700人,五保23户23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5%;有文化舞台1座、文化广场1个,农家书屋1个,村址办公场所,党员85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49人,年底脱贫6户20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129人,2016年预脱贫8户39人。该区域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现有以商贸、流通、建筑为主的商铺近100户,产业发展格局良好。安置区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卫生院、派出所、邮电所、信用社设有固定网点,通讯服务畅通,移动通讯网络信号覆盖率达100%,公共设施相对齐全。

4.搬迁农户基本情况。

韩家集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7个村79户358人;其中:3口人家庭19户57人,4口人家庭25户100人,5口人及以上家庭35户201人。袁家坪村搬迁 13户62人,迁出区为罗岔社、董岔社,关山社,杨坪社;周湾村搬迁31户138人,迁出区为南王社、中沟社、康沟社、贾堡社、高咀社;谷地村搬迁25户114人,迁出区为北坡社、堡子社、咀头社、上湾社、阳坡社、胡坪社、牙儿社;云台村搬迁1户5人,迁出区为佛店社。韩家集村搬迁2户8人,迁出区为红湾社;苟岘村搬迁1户5人,迁出区为上曲社;袁咀村搬迁6户26人,迁出区为小岔社。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公共服务配套工程

 1)文化广场1座,总投资68万元。

2)文化活动室:共400平方米,总投资52万元。小计:120万元。

2.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1)巷道硬化:面积2.5万平方米,长4.5千米,总投资250万元;2)供水:埋设供水干线4千米,总投资12.78万元;3)排水:埋设排水管道3.5千米,总投资140万元;4)供暖:埋设供暖干线4千米,总投资40万元;5)环卫:水冲式公厕及化粪池1处,总投资32.2万元。6)便民桥及渠道护坡:便民桥及渠道护坡1座,总投资价95.652万元。7)绿化工程:种植树苗800株,总投资16万元;8)亮化工程:亮化工程安装路灯约130盏,总投资65万元。小计:651.632万元。

3.住宅工程

 1)住房:共建设79套住房,总建筑面积6640平方米。其中:60平米房子19套、80平米房子25套、100平米房子35套,总投资863.2万元。2)围墙:新建围墙1580米,总投资63.2万元;3)大门:新建大门79座,总投资31.6万元;4)水窖:新建水窖79眼,总投资23.7万元;5)院落硬化:硬化院落3002平方米,总投资15.01万元;6)临街卷闸门:79付,总投资19.75万元。小计: 1016.46万元。

    4.后续产业发展

搬迁是手段,致富才是目的。为此,韩家集镇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十分注重后续产业的发展,并做到新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充分考虑到移民新村的资源条件、产业环境和移民群众的生产习惯、产业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新村选址和划分产业发展模式,根据各安置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开发重点,为移民的生存、发展做好充足的前期规划,加快迁出农户脱贫致富步伐。后续产业总投资358万元,具体为:(1)户均流转1亩耕地,流转费用78万元;户均2座蔬菜大棚,每座单价1.2万元,新建蔬菜大棚156座,投资约187.2万元。(3)大力发展镇区服务业、商贸业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户均投入2.38万元,投入约92.8万元。

   三、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约2146万元。本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通过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建设基金、承接长期低息贷款、群众自筹等途径解决。

   四、建设期限

1.期限:2年(2017年—2018年)

2.进度:

具体分五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2017年1—3月。

1、完成所有项目实施方案编报及审批。

第二阶段:2017年4—5月。

住宅及建设用地的流转确定。

第三阶段:2017年6月—2018年6月(除去冬季5个月)。

完成住宅、道路工程建设任务

第四阶段:2018年7-11月。

完成搬迁群众入住工作。

第五阶段:2018年12月。

完成项目总结与验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镇上成立由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精准扶贫的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镇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协调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处理易地扶贫搬迁事宜,负责项目督查、资金监管、工程验收等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专人负责易地搬迁项目的日常业务。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采用多种类型的访谈方式对各种类型农户贫困情况、存在困难、发展思路及意愿进行了解。同时对农户调查情况进行核实,基本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意愿等情况。大力宣传《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管理办法》、《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制度和规定,并在资金整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更多规范性文件,细化项目管理措施和手段,指导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困难群众、居住地条件困难、适合搬迁的农户搬迁到条件好的镇区,从而实现脱贫目标。

三是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四方合同制管理制,定投资、定工期、定质量、定效益,实现奖罚到单位,责任到个人,质量到行业。事关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技术专职检查员制度,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技术服务和专职检查的双重职能。事关搬迁农户的住宅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进度、分户建设”的建设模式,鼓励农户自建和联建,禁止政府统建。以资金管理为主线,以规范使用为突破口,以年度工程建设任务为重点,以乡镇财务管理为延伸,开展经常性检查、稽查工作,逐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四是强化后续措施。整合退耕还林、农村“六小工程”、国土整治、基层政权建设、教育、卫生、整村推进等项目资金,在保持原有管理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以安置区为单元,以实施方案为基础,以实施项目为支撑,统筹安排,对口报批,确保资金落实。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在安置区逐步建立设施农牧业、商贸经营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激发搬迁群众发家致富积极性,拓展致富空间,真正实现“搬出来、扶上马、送一程”的目的,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附件:韩家集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领导小组

 

 

                        

 

 

附件:

会宁县韩家集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为了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2017年易地搬迁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基础建设,促进全镇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成立韩家集镇2017年易地搬迁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长:刘学东        党委书记

副组长:郭俊英        党委副书记、镇  

王志宏        党委副书记、韩集村包村组长

         副镇长、袁坪村包村组长

 员:赵振作        副镇长、周湾村包村组长

杨兆辉        副镇长、苟岘村包村组长

牛瑞祥        武装部长、东西坡村包村组长

            王大学        财政中心主任、袁咀村包村组长

            冯富鹏        农业中心主任、云台村包村组长

贾琪军        谷地村包村组长

            各相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符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易地搬迁建设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