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可复制!“义乌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模式”值得学习

索引号:GS2822/2020-5316部门:翟家所镇
栏目:政策解读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日期:2020-02-13


一、人员管控方面

1.各村组织一支至少10人以上的专门队伍,分小组开展设卡、巡逻、隔离、执勤等工作。每个环节、点位小组由党员带队,在保障工作力量的同时适当控制人数。

2.各村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上岗必须佩戴口罩,每天测量体温两次,每天上岗前测量一次,体温正常方可开展工作,换岗下班前再次测量。

3.每个自然村原则上只设立1个进村路口,其余路口设置安全隔离栏、水马等隔离设施,隔离设施前设置“禁止通行”“掉头”“进村口位置”等标识。并加强巡查,及时维护。

4.每个进村口安排专人负责测量体温、人员登记。人员登记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户口所在地、常住地、联系电话、车牌号码以及近期是否接触湖北籍人员、从湖北返回或有接触史人员等情况。对本村村民除必须测量体温外,可视情简化登记。如有不配合的,立即报告当地派出所,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

5.加强村民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村内大喇叭、微信群、敲锣、宣传车、宣传单、横幅等各种宣传方式,提高村民疫情防控意识。开展对本村湖北籍、近期从湖北返回或有接触史的人员的动态排摸,发动村民群防群控。

6.老年协会、文化礼堂、农村家宴中心、棋牌室、麻将馆、游乐健身等人员密集场所一律关停。

7.暂停各类人员集聚活动。举办红白喜事的,规格一律从简,同时须经村两委同意后报镇街备案。

二、人员隔离方面

8.对居家隔离人员,做好规范隔离防控,落实单人单间,发放告知书、粘贴隔离告示、设置警戒标识。按一户一组的配比,进行24小时值守,每组不少于4人。

9.对隔离人员每天早晚测量体温2次,医务人员开展随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镇街,移送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

10.各村应对隔离人员做好健康宣教、法律宣教、心理疏导以及邻里关系调解。

11.加强隔离点周边区域消毒工作,每天至少消毒1次。

12.隔离期限为14天,如无异常,期满后经医护人员确认后报请镇街,取得《解除医学观察医学书》后方可解除隔离。

13.各村应做好隔离人员必需的日常生活保障,帮助采购基本生活物品。

14.加强村民健康排查,如发现体温异常的,马上就地隔离,并报告镇街防疫网格员采取相应措施。

15.在村人员原则上在家留守,尽量少走动、不串门,避免人群聚集,出门必须佩戴口罩。

16.人与人交流保持1.5米以上距离,平时做到勤洗手、多通风。

三、废弃口罩处置方面

17.农村废弃口罩分普通村民废弃口罩、居家隔离人员废弃口罩(包括其产生的生活垃圾)两类处置。

18.分类投放:普通村民废弃口罩须密封装袋后,投入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或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居家隔离人员废弃口罩及生活垃圾须密封装袋后,经红色标记,由专人上门收集后投入专用容器,每村至少设立一处固定投放点,设置明显标识,并通过广播等形式告知全村。

19.分类运输和处置:严格落实垃圾运输密闭化管理,普通村民废弃口罩须运至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理,居家隔离人员废弃口罩及生活垃圾每天固定上门收集,并进行消毒,专车运输至镇街指定地点进行专门处置,专用运输车辆须做好消毒防护工作。

20.垃圾消毒:各村对垃圾投放点做好消毒工作,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废弃口罩投放点日投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