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转发!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领全在这里
索引号: | GS4098/2020-5268 | 部门: | 翟家所镇 |
---|---|---|---|
栏目: | 强农惠农信息 | 来源: | 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 | 2020-08-21 |
2020年马铃薯晚疫病已在我县个别乡镇镇发生,由于近期连阴雨天气,呈流行趋势,防治刻不容缓。请各村(社区)立即利用各种媒体转发、宣传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群防群治。
一、发病症状。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无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纹。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线层发生干枯,皮下薯肉亦呈褐色,逐渐向四周扩大继而烂薯。
二、发病条件。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生长,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即可发病。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三、防治措施。对已发现中心病株的田块,要使用保护剂进行全田喷雾,保护未感染叶片和植株,对早发重发田块要及时进行防治,有效遏制晚疫病菌的侵染和扩展。
(一)用药时间:在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田间小气候相对湿度≥90%,且连续有3天以上阴天时用药,用药时以当天早上9-10点为好。
(二)药剂种类和用量:可选用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次用药量为80~100 g;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次用药量为80~100g;或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次用药量为80~100 g;或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每亩次用药量为60~75 ml兑水叶面喷雾防治,同时可加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早疫病。
(三)用药次数:每隔7天喷药一次,根据病情控制情况连续喷药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