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家所镇“疫”线“战士”同心战疫
索引号: | GS4097/2020-5224 | 部门: | 翟家所镇 |
---|---|---|---|
栏目: | 卫生健康 | 来源: | 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 | 2020-02-20 |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疫情打破了历年春节的喧闹繁华,全国上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1月23日,白银市首例输入性病例出现在会宁县翟家所镇观音庙村,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会宁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翟家所镇党委、政府闻令而动、应势而为,发动全镇上下打响了以广大群众为主力军的人民抗疫阻击战。下面,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疫”线人民“战士”加油点赞。 张乾,男,35岁,中共党员,会宁县翟家所镇塬坪村人,2003年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现为天津警备区某部现役军人。自从离家参军,张乾回老家的次数用一双手都能数的过来,随着年龄渐长且结婚生子,为人父母的张乾深深的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就想乘着这个假期好好陪伴已经满头银发的双亲,于是早早的就跟部队告了探亲家,1月2日顺利回到会宁县老家。帮老妈捡菜、和老爸下棋、和亲友聊天......,久违的家的味道让张乾觉得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悦。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随着武汉疫情越来越严重,加之春运人流量大,会宁县这个偏远小县城的疫情防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疫情就是命令,身为军人的张乾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联系村支书贾尚虎,第一时间帮助村上安排部署外来人员隔离、人员管控、防疫宣传、消毒消杀等一系列工作。严防外来人员,掐断传染源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高效的办法,于是张乾自愿请战,20多天不分昼夜的坚守在塬坪村防疫检测点。您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您的恩情我们都记在心里,看着这个小伙子夜以继日的忙里忙外,塬坪村村民张海军在塬坪村微信群里骄傲的说:“我们塬坪村给部队送了一个优秀青年,部队培养了一名更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优秀党员,张乾是我们塬坪村的骄傲”。
曹学明,男,52岁,中共党员,现任翟家所镇高咀村文书,因耿直淳朴、任劳任怨,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亲切的称他“曹大人”。年前“一肩挑”书记任自军因一场意外重伤住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曹学明抛下个人得失,毅然决然的扛起了抗“疫”大旗。大年三十以来,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热乎饭,深冬寒夜,他不顾雪天路滑,骑着摩托车夜以继日的奔波于农户、村址、防疫卡稍之间,每当“队友”心疼他摔伤劝他少操点心时,他总是憨厚的笑着说:“事情总得有人干,没事,路上有些滑,我都记不得摔过多少次了,习惯了”。一句朴实无华甚至略显憨厚的话语,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豪言壮语,却道尽了一名普通村干部的抗“疫”日常。
宋虎军,男,23岁,家住会宁县翟家所镇张岔村上洞社,现就读于兰州工业学院。看着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一天比一天多,望着在疫情防控中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毫不退缩的背影,想着自己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和使命,宋虎军在征得家人同意后,自愿请战,成了一名由翟家所镇张岔村党支部统一领导下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村党支部书记宋建强见他年龄小,就安排他白天到疫情防控检测点值班值守,他刚值了一天班就主动找到宋支书谈心,他说他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而且年轻身体好更适合晚上值班值守。就这样宋虎军在零下10多度的寒冬深夜连续值班值守20多个晚上,白天一有时间他还自愿在村里当劝导员,看到有闲逛、聊天的乡亲立即劝返。宋虎军所在的检测点离村址较远而且条件艰苦,在刚开始物资供应还跟不上的时候,受冻挨饿是值班点的常态,为此他悄悄的和妹妹宋艳霞商量,将他俩身上所有的零花钱拿出来为检测点买了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等生活用品,最后还把买东西后仅剩的100元交到村支书手里统一使用。翻开宋虎军的朋友圈,有一条动态格外醒目,配图是中国加油、武汉加油,配文是:“我有的不多,但我愿意倾尽所有”!
李忆,男,34岁,中共党员,会宁县公安局翟家所镇派出所民警。严控外来人员,减少人员聚集流动是预防疫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打响以来,人员管控成了每一名公安民警最大的政治职责。日夜坚守在翟家所镇翟所街道西门疫情检测点的李忆就是众多公安民警中的一员,作为一名经历过“非典”的80后,面对这场比“非典”传染性更强的疫情,他清醒的认识到人命关天、责任重大。在检测点值班的日日夜夜,他严格按照“一测三问”原则对往来人员进行检测登记,对于没有特殊事由的进出人员耐心细致的进行劝返。每当遇到因车内暖气或紧张情绪造成的司乘人员体温偏高,他总是主动送上一杯热水,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安抚情绪,直到当事人情绪稳定再次测量体温。由于所里人手有限,检测点值勤之余,他又马不停蹄地到翟家所其他12个村级检测点逐个协助防控工作,发动治安户长逐门逐户挨个排查、宣传。疫情防控以来,他累计检查车辆800余辆,出警化解矛盾纠纷14起,走村入户宣传张贴疫情标语、告示等400多幅,发动治安户长排查外来人员80余人。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奔波在路上的他没和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错过了老父亲80岁生日,眼睛黑了一圈又圈,体重减了一斤又一斤,却践行了一名人民警察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张军胜,男,50岁,会宁县翟家所镇张城堡村一个沉默寡言的普通农民,常年以务农为生,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日常,赋予了他黑而结实的体格。在父辈的影响下,他传承了庄稼人吃苦耐劳的高尚品格,在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他起早贪黑,硬是靠着一双勤劳的手供出了两个大学生。老一辈常说: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往往靠行动来说话。这句话放在张军胜的身上,一点都不假。疫情发生后,张军胜所在的张城堡村第一时间设立了疫情防控监测点,大年初一,碰见在街上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海报的村支书祁义忠,张军胜第一句话就是:“值班算我一个”。大丈夫言出必应,当天中午,张军胜就出现在了防疫监测点,从防疫点布置到悬挂宣传横幅、从打扫垃圾到消毒消杀、从排查摸底到上街劝导......,20多天以来,他在自己承诺的岗位上从未缺席过一天,也从未提过要求说过累。当张城堡村包村组长问他为什么这么卖力的时候,他说坚定而又严肃的说:“这是人命,马虎不得”!
康桢,男,36岁,现任会宁县翟家所镇卫生院副院长。1月22日,白银市首例输入性疑似病例出现在翟家所镇观音庙村,当事人被隔离观察治疗的同时,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危难时刻显党性,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康桢主动请缨,当晚就前往观音庙村对14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体温检测并询问身体状况,并一一详细记录在案。23日疑似病例确诊后,他再次和院长亲自前往患者家中开展消毒工作,同时详细告知家属居家隔离及自身防护相关事宜。在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的14天里,康桢每天早中晚三次通过电话询问密切接触者的体温及身体状况,遇到因焦虑而情绪不稳定的密切接触者,他不厌其烦的通过打比方、说案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有时候一通电话一打就一个多小时。为了保护家里的老人和不满一岁的儿子,自从腊月二十八踏入观音庙村后,他就一直没敢回家,饿了自己煮一包泡面,困了在宿舍和衣而睡,想孩子了,只好通过手机视频看一看。有人问他:“观音庙村有确证病例,你还来来回回的跑,你就不害怕吗?”,他说:“我也是人,我也害怕,但是既然当了医生就得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褂!”
杨自军,男,35岁,中共党员,会宁县翟家所镇人民政府办事员。作为一名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视疫情如命令、视岗位如战场,从除夕夜至今连续20多天一直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20多天以来,他起早贪黑,有时候甚至彻夜不归,期间接待来信来访11起,校对印制各类防疫宣传资料5万余份,制作宣传横幅400余条,撰写疫情防控典型材料、汇报材料等10余篇,组织疫情防控各类会议11场,发放各类疫情防控物资15批,晚上一有时间还主动请缨到防疫站点值班值守。妻子生病不能陪护左右,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全靠老人拉扯照顾,夜深人静之时他常常觉得愧对家人,但是却从未后悔过,他用自己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为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渎行方显珍贵。虽然我们已经走进和平年代,但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98年的抗洪、03年的非典、08年的汶川地震、13年的H7N9乃至今日来势汹汹的“新冠病”疫情......,每一场都是硬仗,而每一场硬仗背后都有诸如共产党员、医生、护士、军人、警察、干部、普通群众等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战。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众志成城,没有越不过的坎。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下,深夜寒冬已然渐行渐远,阳春三月必将到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供稿:杜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