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家所镇焦家河村致富带头人孙继治在勤学苦干中成就致富梦

索引号:GS3314/2020-5206部门:翟家所镇
栏目:乡村振兴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日期:2020-05-20


走进如今的翟家所镇焦家河村除了可以看到一排排崭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之外,还可以看见家家户户成规模新搭的牛棚;除了“鸡鸣狗吠娃娃叫”的乡间美态之外,还时不时传来低沉粗厉的“哞哞”叫声。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率先转变思想观念,带头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这一份勤恳,这一份执著,推动了焦家河村肉牛养殖业的全面发展,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普遍赞誉。他就是翟家所镇焦家河村致富带头人孙继治。



孙继治,焦家河村新生组人,家中5口人,2015年对孙继治来说是他生命中难得的机遇期,在此以前,他和万千当地农民一样背起行囊走天涯”过着靠勤劳双手的常年外地务工生活。但就在这一年,他认真分析了省市县驻村帮扶人员关于发展富民产业的意见建议后,依托焦家河村流域面积大,耕地多,饲草资源丰富,具有传统养殖基础的这一优势,扬长避短,坚持“种植打基础、养殖增收入”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当谈到这几年家里的变化情况时,他总是笑眯眯的说“赞好着来”。殊不知简简单单一个“好”字的背后集结着他思想开放,踏实能干,敢拼敢闯的拼搏精神。为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他先后和村里的肉牛养殖户到庆阳、静宁、平凉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参加了数次政府组织的种养殖培训班,充分利用将经济效益高、疫病风险低、市场前景好的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引进来,进行了示范养殖,以此带动全村其他农户以及周边党岘、杨集、太平等乡镇肉牛养殖户前来采购,现年平均存栏量都在12—15头之间,其中基础母牛保持在10头左右,每年出栏3-4头,仅凭此项每年家庭收入可增加1.8-2.4万元左右;为拓宽肉牛销售渠道,加大销售力度,他参加了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帮助养殖户统一销售,借助肉牛品质好和距离县城近的区位优势,肉牛收购大户主动上门联系合作社进行收购育肥期4个月和12个月的肉牛。


说完了肉牛养殖,他又诉说着自来水使用如何方便,各项惠农政策如何让老百姓受益等情况,在侃侃而谈中可明显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喜悦和那份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说到下一步如何发展时,他乐呵呵的说“我的主责主业就是以种带养,下一步我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肉牛存栏量达到20头”。 


“造血比输血更重要,授渔比授鱼更重要”,是孙继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帮助别人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认识上、技术实践上提供帮助。在自己肉牛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他并没有忘记村里的其他农户,这两年他常常出现在别人家的田间地头、桌前炕角,通过对比算账、经验讲授、政策宣传等多种方式动员带动了20余户农户一起发展起了肉牛养殖产业,让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勤学苦干、同业合作,将自身利益和本村群众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成就致富之梦;乐于分享、善于总结,将自身责任和群众福祉联系起来,才能彰显引领之姿。这就是翟家所镇焦家河村致富带头人孙继治——普通而不平凡,尽责且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