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博物馆进校园,“馆校共建”第一站——会师中学

索引号:GS1923/2018-5126部门: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栏目:文化信息来源:文体局
作者:日期:2018-05-04

    流动博物馆进校园,“馆校共建”第一站——会师中学

导语READ“馆校合作”是指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关系。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5月2日下午,会博“流动博物馆”走进会师中学,为学校捐赠会宁文物、会博藏品研究书籍100余本,向同学们散发各种宣传资料600余份。通过展板和宣传资料向同学们阐释会宁的悠久历史,宣传会宁的历史文化,普及文博知识。同时在会师中学举行了“馆校共建基地”授牌仪式,并签订了“馆校合作协议”。

1、会师中学简介

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独立初中。本着“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全面育人”的“大教育”方针,会师中学通过提升办学理念,定位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使校园文化建设、“三风”建设和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内涵建设呈现出了长足发展的良好态势,赢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升学率、全科合格率均位居全县前列。

2、授牌仪式

从博物馆开始发展社会公共教育职能之初,青少年学生就是博物馆最关注的群体,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是促进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馆校共建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为此,我们举行了隆重的“馆校共建基地”授牌仪式。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会师中学党委书记张曦主持仪式。

会师中学副校长李源清发言指出:馆校合作项目,为博物馆和学校之间架起了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连接的桥梁,让博物馆离学校教育不再遥远。“馆校合作”的目的就是借助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使学校、教师和青少年学生们更乐于接近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会宁县博物馆馆长马可房发言指出:今天我们来到贵学校,举办共建基地授牌仪式,同时送展览给同学们,希望将历史文化知识与学校课堂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将教育功能更深度化。目的是开阔同学们的眼界,使博物馆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  

赠送书籍,情深谊厚!

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书”,合作愉快!

参观“流动博物馆”

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流动博物馆”,现场听说超火爆,赶紧去看看吧!

童鞋们都是勤劳的小蜜蜂,赶来帮我们搬展板喽!为你们点赞哦!

会博竟然有这么多“宝贝”,周末一定要和童鞋们去看看,一睹会博展览的芳容。童鞋们簇拥着讲解员,贪婪地吮吸着“流动博物馆”的知识!

“瞧,这儿我去过——宋代西宁城址,哦,原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啊!”“赶紧看,原来会宁县博物馆始成立于1990年呀,好早啊,那时候我还没出生呢!”“不要挤,不要挤,我还没有看完呢!”

这次“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授牌、举行馆校共建签字仪式、赠送书籍、参观“流动博物馆”。馆校合作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第二课堂”的社会功能,通过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整合优秀资源,进行双方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习促进。馆校合作,让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博物馆,感受丰富的历史文化,拓展课外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