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0年工作要点

索引号:GS1920/2020-4989部门: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栏目:规划计划来源:会宁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作者:日期:2020-10-1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加强项目建设夯基础、开展文旅活动促融合、注重宣传推介树形象、严格文化执法净市场、实施人才培训提素质"的工作思路,全面做好全县文化、文物、体育、广电、旅游工作,推进旅游文化城市建设进程。

1.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一是强化学习教育。根据县委安排部署,紧扣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支部每周集中学习日制度和"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到实处,并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强国"上积极开展自学。二是推进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按照县委组织部和机关党工委要求,由局党总支牵头抓总,以局属各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严格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各支部标准化建设,规范"甘肃党建"平台的使用,加快党支部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进度。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定《2020年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党组班子基层党建责任,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安排党组班子成员讲党课,普遍开展谈心谈话和约谈活动。

2.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按照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市委"755"主体责任体系和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承担党风廉政建设日常工作责任。二是强化执纪问责。认真学习贯彻《准则》《条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党委和纪委规定,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加强文化干部职工队伍管理和监督。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各项实施细则,对党员干部从严要求,坚决消除不良风气,形成优良工作作风,推动行政审批服务、场馆免费开放、文化节会演出、脱贫攻坚帮扶等工作深入开展。

3.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会宁县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共会宁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旗帜鲜明的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做到与各领域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严格落实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制度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话语权,不断建强文化活动阵地,用先进文化引领文化思想舆论方向。

4.全力推进文体广电和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会宁县应急广播体系项目、线川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启动会宁县智慧旅游建设项目、甘沟驿遗址抢险加固项目、西宁城护栏保护及标识项目、旅游厕所项目、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线川体育健身步道项目,确保年内完成建设任务;推进会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会师红色小镇项目、牛门洞遗址保护项目、西宁城遗址抢险加固项目、会宁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投标实施。

5.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体育活动。一是加强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建设。完成送戏下乡400场次,文博文保知识"四进"活动20场,新时代脱贫攻坚文艺宣传下乡演出20场,送图书下乡12场。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办好新年音乐会、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第八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节、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第三届年会、迎新春健身长跑活动、第五届"文明杯"职工运动会、全民健身日广场舞展演、第四届甘肃·会宁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第三届甘沟驿牡丹园乡村旅游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丰富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三是不断提高场馆免费开放水平。督促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公共服务标准目录,加强日常管理,提高服务能力。指导会宁县皮影文化艺术馆等非物质文化传习场馆开展非遗传承保护活动,争取为县内文化场站配备文化器材,以数字化能力建设为突破,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努力为群众提高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6.持续增强人才培训力度。一是组织开展全县性培训活动,举办基层文化旅游工作者培训班,采取"轮训"等形式对全县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民间艺人、旅游扶贫带头人、农家乐经营户等进行培训。二是加强"三区"人才文化常态化指导培训力度,督促招募的全县"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认真落实岗位职责,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三是踊跃参加省、市举办的文化文艺培训,选派全县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等赴外地参加交流培训。

7.切实加大文化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文化旅游行业的监管力度,抓好县域内各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农家乐、文保单位、文物古建筑、古庙宇以及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游艺游戏厅、营业性演出单位、印刷企业等场所的执法检查,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8.着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深圳文博会、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等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客商投资会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文旅全面融合,发展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9.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靠实全县可移动文物保护责任,开展文物安全大检查,层层落实文物安全责任,确保馆藏和露天文物安全。加强对野外文物执法保护和馆藏文物的监管,全面提升文物工作法制化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指导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组织非遗知识讲座,推进非遗"四进"活动。

10.扎实推进省级旅游示范区建设。一是积极参加各级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利用新媒体等平台加大对会宁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报道,将会宁的红色旅游品牌、金色教育成果、绿色产业发展、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制作宣传片、宣传册、宣传折页等资料,全方位向省内外宣传推介。二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制度建设,推进长征胜利景园4A级景区、长征农场3A级景区、"杏花村·厍曲"3A级景区和钟鼓楼饭店、印象会宁酒店三星级宾馆的评审工作,不断提升景区酒店接待服务能力。三是对标乡村旅游建设标准,整改完成大沟厍弆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评估反馈问题,以举办"花好大墩"甘肃·会宁第四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加大中川大墩梁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力度,确保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四是以2个省级示范村建设为龙头,以长征农场、甘沟牡丹园、线川田园综合体、祖厉人家、柴门童家湾、河畔冯堡等乡村旅游点为依托,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植入会宁独特的教育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元素,发展以研学旅行、休闲康养为主的乡村旅游经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五是传承保护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开发利用工作,通过"文物+旅游"、"非遗+旅游"等多种形式,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的独特旅游景点。

11.努力做好旅游扶贫和帮扶工作。配合四房吴镇,发挥组长单位作用,一方面做好县级帮扶单位的协调统筹,另一方面,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使其发挥真正作用,督促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帮扶干部,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户,搞好结对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旅游综合体建设,完善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创建旅游示范村,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扶持发展农家乐,带动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同时,加强与天津市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对接力度,推进东西部协作文化旅游行业帮扶工作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