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滩镇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打算
索引号: | GS5202/2023-30611 | 部门: | 草滩镇 |
---|---|---|---|
栏目: | 部门文件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3-02-24 |
2022 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 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做如下汇报: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防止返贫监测方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结合“五覆盖一督查”防返贫长效工作机制,制定《草滩镇防返贫动 态监测长效机制实施办法》,组建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组成的帮扶监测队伍。落实“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紧盯责任落 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及时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根据重点人群“六必访”“六必查”要求,组织帮扶监测队伍200余人对全镇开展了1次“地毯式”排查,更新完善30户“三类户”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对风险类型单一的,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对风险复杂多样的,落实产业帮扶、金融帮扶等增收帮扶措施及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等节支帮扶措施,确保应扶尽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类户”享受一类低保1户1.05万元,二类低保5户9万元,三类低保4户 1.91 万元,四类低保 2 户 0.76 万元;临时救助 1 户3.5 万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6户1.04 万元;享受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补贴29户0.38 万元;享受医疗救助 1 户114.95 元;享受产业达标补助3户0.75万元;购买防返贫险 5168 元 ( 38 元/人)。
二是党建引领方面。找准“抓党建、促产业、强服务”发展定位,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治理”红色主线,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和赋能作用,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融的更紧、嵌的更深。牢牢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属性,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合作社 8 个,带动约 200 人实现周期就业,户均增收约 2500 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 渠道均达 2 种以上,收入均达 5 万元以上。建立党员能人结对帮 扶机制, 每户“三类户”、低保户等都确定 1 位党员联系服务,开展“党员联系服务日”2 次,解决群众反映重难点问题 7 件,帮办好事实事 10 余件,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激发党员先进性和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我是党员十带头”、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50余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各类志愿活动中, 每个自然村组培育 1-2 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以“结 对帮扶+示范带动”的方式,发展规模基础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党员群众紧密团结,携手共同致富。 依托全镇 60 家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农户以“分红+务工”方式取得稳定收益,参加入股分红 327 户1511人,分红资金 338.7 万元,。
三是保障政策落实方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基本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全镇共有兜底保障对象279户855人,特困供养 27户34人,补助资金20.13万元,落实大病救助金 43人 4.63 万元、急难救助金12人25.37万元、临时救助金23人 31.89 万元。把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重要位置,夯实党委政府、学校、家庭多方联控联保责任,有效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失学辍学成果。享受“两免一补”和“营养餐”教育资助政策学生 287 名,44 名学生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适龄学生入学率 100%,综合 运用助学贷款、社会捐资等帮扶措施,2022年争取各类补助资助名额 15 个,为各学段学生发放资助金 3.54 万元。按照“住人不危房,危房不住人”原则, 完成抗震房改造 6 户。成立镇级自来水管护工作站,开展拉网式大排查 1 次,冻管提升改造 46 户,维修损毁自来水管道 67 处,优化供水结构,完成孔寨村寨科社、尹寺社,殿坪村南坡社自来水新入户 72 户。按照应贷尽贷原则,配合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 151 户 746 万元,鼓励群众开展特色养殖、发展规模种植,群众“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是帮扶工作开展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工作队充分发挥“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监督员、服务员、指导员”的生力军作用,让驻村更“助村”。根据帮扶力量“大稳定、小调整”原则, 2022 年调换驻村工作队员 2 人,全镇现 有 5 个帮扶单位,4 个驻村工作队,12 名队员。白银市市场监督 管理局充分发挥组长单位协调各方职责,采取“建卡+宣教、扶志+扶智、输血+造血、地标+农合、文化+物质、结对+知识、宣传+助销”等多类型、多渠道帮扶模式。每季度协调召开座谈会 1 次,制定 2022 年到村帮扶计划 4 个,累计入户 261 人次,帮办好事实事 17 件次,解决实际困难 6 件次,落实重点项目 3 个。投资10.5万元,在姚岔村新农村安装太阳能路灯 30 盏。投资 10.2 万元,在姚岔村宫川社建设移动通讯塔 1 座。协调投资10万元,捐赠电动垃圾车 7 辆。在草滩镇初级中学举行“爱心助学 ·圆梦行动”捐赠活动 1 次,为老师和学生捐赠书本 260 余套、运动鞋 320 余双、保温杯 60 余个。
五是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积极争取资金 1043.15 万元,实施重点项目 11 个,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投资 296.94万元,硬化村组道路5.025公里,铺设人行道 6000 ㎡,镇区街 道实现全硬化、雨污分离、给排水安全通畅。投资 30 万元,新建殿坪村村级阵地 1 处。投资 20 万元,在孔寨村建成多功能运动场 1 处。投资 150 万元,完成宽岔、上岘、大湾等 3 个居民点农网提升改造工作。投资40万,在断岘村、孔寨村打造百亩红 葱示范片 2 处。投资 15 万元,在河刘公路两侧种植白杨树、云杉、侧柏、槐树等 40 公里。投资 21 万元,在孔寨村、麦李村、 断岘村、镇区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 325.41 万元,在殿坪村实施高标准农田 2100 亩。投资 120 万元,提升改造塑 料大棚 1000 座,更换棚膜 2650 座。投资 16.8 万元,在孔寨村 草滩社安装太阳能路灯 42 盏。投资 8 万元,在镇政府建设 “职工之家” 1 处。
六是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依托全县“6+1”产业扶持政策,基础产业稳步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瓜菜大棚标准产业园、马铃薯标准产业园、小杂粮标准产业园、养殖标准产业园等四大产业园,实现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覆盖率 100% ,入园农户产业覆盖率 100% ,享受“6+1”产业达标奖补资金176户44万。由村党支部牵头,打造、引进各类规模经营主体 4 家,培育本土规模经营主体 3 家,整治撂荒地 3025.97 亩,打造全机械化耕种 500 亩小杂粮种植示范片 1 处、1000 亩马铃薯基地 1 处、500 亩水肥一体化蔬菜种植示范片 1 处、 2000 亩小麦种植基地 1 处、种植红葱 1000 余亩。积极推进“草滩红葱”品牌创建工作,依托“快手”“微信小程序”等线上销售平台,发动农产品带货主播 3 人,网络销售渠道有序打开,有效助力农民增收,农户种植信心全面提振。
七是乡村治理推进方面。始终围绕“抓治理强服务”主线,高标准做细做实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让全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对标对表全县党建引领“五治融合”26项157条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将全镇 2954户11782 人划入185个网格服务管理。广泛 推动“四议两公开”和“三议五会”工作法,制定“村规民约”,评选“五星文明户”20 余户,“五好家庭”10 余户,村风村俗不断好转。结合“五整五创”“一推进四提升”专项行动,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月”活动为抓手,把“厕所革命”村庄绿化、人居环境整治、土地增减挂钩等工作统筹起来,农户签订“门前三 包”协议 1872 份,建设户厕460座,拆除断壁残垣30余处,平整土地200 ㎡,清理、腾退宅基地21处。紧盯饮水安全、避险搬迁、道路交通、婚恋矛盾、邻里纠纷等重点矛盾纠纷,充分运用综治四级网格,扎实开展“八个专项”排查行动, 建立“邻里乡贤、网格员、社长、村干部、镇司法人员”五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坚持集中排查、日常排查、滚动排查相结合,做到重点人员逐个排查、重点时期反复排查、隐患问题超前排查。全镇共开 展矛盾纠纷排查 10 次,开展婚恋矛盾纠纷专项排查调解 3 次,调解化解矛盾纠纷 32 起。用好用活“码上反映”等新媒体载体,处理办结“码上反映”各类问题 295 条,乡村治理水平明显增强。
八是关心关爱活动开展方面。依托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所),持续把开展关心关爱服务行动作为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切口。为三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 党 50 周年”纪念章,并发放慰问品;“七一”走访慰问老党员 12 名,发放慰问资金 6000 元 ( 500 元/人)。对接白银市爱尔眼科 医院,开展“侨爱心光明进社区”关爱活动,为 80 岁以上老人免费配备老花镜 179 副。为残疾人发放轮椅 2 张、护理床4张、助听器1副、拐杖1支。结合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 关爱服务行动,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紧盯群众在住房、饮水、出行、就医、取暖等方面的问题和诉求,走访慰问“三类户”、低保户、优抚对象、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众30余人次,对排摸出来的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及解民忧、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切实保障群众的生活用煤、火炉、米面油、棉衣、棉被等过冬御寒物资充足。
九是疫情防控方面。按照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建设,举全镇之力,举全民之智,全面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全力守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白银快办主动报备为基础手段,以“网格员+村社干部+公益性岗位+党员志愿者”的四级互补排摸队伍为重要补充,全面构筑“1+4”外来人员排摸体系,切实做到排查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全面启动镇、村、社、十户联防四级网格化管控措施, 建立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7个、三级网格22个、四级网格185个,严格落实“日调度、零报告、即时 报”制度。充分发挥健康码、“白银快办”等电子围栏作用,严格落实“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最大限度减少聚集性活动。全面落细落实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全员核酸“起底 式”不落一人, 抽调镇村干部 12 人次,组建志愿者车队 7 支,全面保障核酸检测“采、送、检、报”工作秩序流畅高效。成立了由镇纪委书记牵头,镇市场监管所、派出所、教管中心协调配 合的镇级疫情防控巡查劝导队1支。成立了由包村组长为组长,村书记为副组长,驻村干部、其他村干部和社长、公益性岗位、党员、志愿者为成员的村级巡查劝导队 7 支,每支队伍平均 15人以上, 每日巡回开展日常劝导工作,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意 识和效率不断提升。
十是安全生产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 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以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拉网式”排摸全镇道路交通、住房及地址灾害隐患点,发现问题 13 处,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建立 8 支应急队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关键岗位 24 小时值班制度。现有殿坪村村级阵地、殿坪村棚区蓄水池建设施工工地 2 处,包村组长和村“两委”成员常态化检查项 目负责人到岗履职,安全教育培训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帽、安全绳、安全网”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全镇还有34条48.097 公里村组(土路面)道路未硬化,水毁道路维修维护、街道亮化和道路绿化资金缺乏。孔寨村、断岘村村址、文化广场建设年限较长,功能发挥不足。同时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与乡村振兴要求还有差距。二是农村发展动力低。全镇常住人口年龄偏大,50岁以上人口居多,老龄化问题凸显,现代农业发展缺乏劳动力支撑。农户家庭购买力不足,农机数量少,机械化耕作普及率还有差距。三是农业产业规模小。全镇个体经营多,种养殖散户多,规模性 龙头企业少,整体产业聚集效应不强,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困难,难以打造规模化产业群。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 我镇将紧紧依托“一带五色 ·多彩会宁”发展平台,以防返贫动态监测、乡村振兴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条主线统领全局,紧盯党建引领“五治融合”、 “五整五创”、“一推进四提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创建、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个关键,全力构建“一平台三统领五关键” 的“135”乡村振兴工作格局,高效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打造“草塬之上田园小镇 · 乡土烟火幸福草滩”。
一是抓成果巩固,夯实接续乡村振兴基础。紧盯“巩固、拓展、衔接、振兴”四个关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 线, 坚持“日常监测、重点监测、专项监测”相结合。针对脱贫户,采取“专项监测”方式,利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甘肃省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从家庭成员结构、生产生活条件、健康状况、劳动力状况等方面情况进行多元化实时监测,建立“监测 对象动态管理台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针对“三类户”,采取 “重点监测”的方式,按照“一对一”实时监测的要求,由帮扶 责任人定期走村入户了解 30 户“三类户”生活生产情况,及时 更新“户内基础信息,对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员,立即启动帮扶救助机制。针对一般户,采取“日常监测”的方式,通过帮扶 责任人、驻村工作队、网格员日常走访排查,对发现因突发事件 导致“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致贫风险的一般农户,采集基础 信息,及时纳入到“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台账”中,根据家庭情况 变化情况,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二是抓农业产业,拓宽富民强镇兴农渠道。把产业园建设作 为推动农业产业聚集化发展的关键平台,围绕“产业规模壮大、产业效益提升、产业类型拓展”持续加力,深入推进“两园”建 设提升行动,打造“链主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 “务工就业、订单农业、托管服务、土地流转、电子商务、入股分红、金融担保”等联农带农富农模式,进一步壮大“牛羊猪菜”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展红葱、小杂粮、籽葫芦等特色产业,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条,由种养殖基地向种、养、销、加、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拓展,纵深推进我镇现代农业产业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发展。到 2023 年底, 规范合作社 28 家,争取打造省级合作社3家,市级合作社 3 家,有效带动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 5000 亩、小杂粮种植面积扩大 1000 亩、红葱种植面积 扩大 1000 亩,基础母羊增加2000头、能繁母猪增加 500 头。
三是抓社会事业,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结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行动,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和社会医疗救助机制,全面落实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特困供养、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生活监护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救尽救”。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排查和管控,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和组织力度,确保应接尽接,持续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新建断岘村村级活动场所 1处,改造提升孔寨村村级活动场所 1 处,打造集党员活动室、农民培训室、文化舞台、村卫生室、农家书屋“五位一体”的村级服务阵地。
四是抓项目建设,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根据《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方案( 2022—2025 年)》文件精神,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高质高效、乡村 建设有力有序的重要支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 围绕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建设,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紧盯基础设施健 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美丽乡村”“清洁村庄”建设项目,规划镇级重点项目 13 个,7个行政村规划子项目51个,预计投资6.8亿元,为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筑基垒台、添砖加瓦。
五是抓基层治理,提升乡村共治共享效能。以更深层次实施党建引领“五治融合”,以“治理有效”为目标,以“自治力量”为主体,构建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评判、治理成果 群众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坚持政治引领,建立健全“四级网格”责任体系,确保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办。坚持自治强基,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和“四议两公开”“三议五会”等群众公开议事制度,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法治保障,完善镇、村、社三级法治宣传服务体系, 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坚持德治教育,全面发挥“一约五会”作用,深入开展“三创”“五评”活动,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智治支撑,坚持数字化赋能,用好用活“两微一端”“码上反映”新媒体载体,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持续建设长效机制,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效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