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新添堡回族乡念好“五字经”打好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GS4073/2020-3053部门:新添堡回族乡
栏目:卫生健康来源:原创
作者:新添堡回族乡日期:2020-03-03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结合全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四抓四促”城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念好“填、拆、归、清、修”五字经,突出重点,合力攻坚,集中开展为期 1 个月(3 月 1 日— 3 月 31 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突破、大变化,攻坚月结束后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户庭院整洁美观,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全乡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彻底消除“视觉贫困”,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念好“填”字经:一填适合农业生产中消纳的垃圾。道路两旁、田间院落、庄前屋后适合在农业生产中消纳的垃圾,杂草、果皮、尾菜、树枝、树叶等及时收集分类,用土填埋,就地沤肥。二填废弃柴草。柴草集中堆放点和庄前屋后堆放时间长、腐化严重的柴草,填埋到耕地用作有机肥。三填农村建筑垃圾。灰渣、烂砖破瓦等建筑垃圾及时收集,用作铺路、填坑。四填厕所粪便。每天用土填埋,深度不少于 15 厘米,做到无臭味。五填废弃河道和农田沟渠。河道里长期因暴雨冲刷而形成的沟渠,及时填平修复;农田里因水毁形成的沟渠,及时填平整理。六填废弃窖池。废弃的水窖、水井、蓄水池、青贮池、沼气池、洋芋窖、菜窖等,及时填埋,消除安全隐患。

(二)念好“拆”字经:一拆废弃的墙。村庄主干道两旁和庄前屋后废弃的墙,有安全隐患没有利用价值的,立即拆除。二拆临路圈舍。乡村主干道中轴线两侧 5 米以内的圈舍,及时拆除搬迁。三拆易地搬迁后破旧房屋。已纳入易地搬迁的破旧房等相关所有建构筑物,依法全部拆除。四拆废弃圈舍库房。没有利用价值、有一定安全隐患、影像视觉观瞻的圈舍、库房,自行拆除。五拆农村闲置建构筑物。非易地搬迁村庄周边长期无人居住的闲置破旧房屋、残垣断壁、塌窑等影响村容村貌,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类建构筑物进行整治拆除。六拆房屋场圈。废弃、遗弃的无利价值的学校、村委会的房屋、场圈等依法拆除。七拆广告牌匾。对陈旧破损的广告牌、墙体广告、宣传横幅、灯杆广告等予以拆除,消除视觉“污染”。八拆临时建构筑物。依法对不符合乡村规划、影响村容村貌、乱搭乱建的临时违章建构筑物进行拆除。九拆交通沿线违章建筑物。重点对国道 247 线、老312线、桃吊路沿线,炭山沟、芦岔沟、新合沟、苦水沟一带道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违章建筑物、广告牌、废弃栏杆等拆除清理。十拆乱建公厕户厕。露天、随意搭建、影响环境卫生的公厕和户厕,依法进行拆除。

(三)念好“归”字经:一归生活用具。餐厨用具及笤帚、扫帚等生活用具,归类整理、定点摆放,做到整洁有序。二归生产资料。农机具、化肥、地膜、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有库房的要放置在库房内,没有库房的要用篷布遮盖,做到摆放整齐。三归生产杂物。庄前屋后的砖块、木材及其它有利用价值的杂物,要分类整理、有序存放。四归柴草堆放。集中堆放点及庄前屋后的柴草,有利用价值的,及时归类清理、码放整齐。五归秸秆利用。能进行青贮、饲料化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揉丝打捆打包,用作饲料,禁止焚烧。六归垃圾收集。从简单易行的干湿“两分法”入手,逐步推行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归类收集,实现垃圾处理源头减量,集中焚烧处理。

(四)念好“清”字经:一清国道乡村主干道垃圾。组织人员每周清理 1 次,实行动态保洁,保持路面及道路沿线两侧干净。二清村内街道垃圾。每周清理1次,实行动态保洁,保持路面及道路沿线两侧整洁。三清庄前屋后垃圾。农户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保持庄前屋后干净整洁。四清户内垃圾。逐步改善户内生活习惯,及时清理垃圾,保持院内干净、屋内整洁。五清村内塘沟。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每周对水域垃圾或漂浮物清理1次,并实行动态保洁,保持干净、整洁、通畅。六清生活污水。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清理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推动农户节约用水。七清废旧农膜。捡拾耕地内的废旧农膜,废旧农膜交售给附近回收网点。八清畜禽养殖废弃物。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对畜禽粪便做到日产日清,进行堆肥,实现资源化利用。九清乡镇街道内的牛皮癣。严厉打击喷涂张贴小广告、黑广告等违规行为,动员广大群众采取群防群治的办法,清除街道“牛皮癣”顽疾,防止小广告、黑广告反复反弹。十清占道经营。清理乡镇街道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实现规范管理。

(五)念好“修”字经:一修村庄主干道两旁的墙。村庄主干道两旁有残缺、需要保留的墙,维修补齐。二修庄前屋后的墙。庄前屋后有残缺、需要保留的墙,维修整齐,做到整洁、美观。三修住房。房屋屋顶破旧、墙体脱落、表象较差、无安全隐患的住房,及时更换屋顶瓦片,墙体及时抹灰。四修库房。有利用价值、没有安全隐患、不影响视觉观瞻的废弃库房,维修保留。五修农村户厕。抢抓厕所革命政策机遇,鼓励农户修建卫生厕所,对没有改建的户厕,动员修建化粪池,做到粪污不溢流、无臭味。六修农村公厕。按照厕所革命工作要求,鼓励村委会修建农村公厕,保持环境清洁,3米外无明显异味,地面无积水,墙面无乱涂乱画。七修断头道路。完善现有农村公路防排水设施,治理修缮泥泞道路、不平整道路、断头路,保证道路通畅,方便群众出行。八修公共设施。广场路灯、健身器材等村级公益设施出现问

题的,及时维修。对易地搬迁旧宅腾退整理出的土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实现以绿挤脏、以绿挤乱、以绿挤荒,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三、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添堡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二个督查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抓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进工作落实;督查组负责督查、考核各村工作推进情况。各村要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党支部书记要肩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模式,织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网,构建乡、村、组、户四级网格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定人员、定报酬、定目标、定任务”要求,划定清晰网格图,落实精准管理要求,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二级网格以村为单位划分,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包村组长担任网格长,二级网格长负责做好动员引导、督促指导等工作;三级网格延伸到各个村民小组,由社长担任网格长,三级网格长负责所辖区域内网格员管理,做好任务指派、督促检查、日常维护等相关工作;四级网格延伸到每家每户,网格员由乡村聘任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及享受配股入股的贫困户担任,要根据网格员人数定包的户数,督促落实所包户的任务,并对乡村组道路及两侧无人清洁的公共区域进行保洁。

(三)推行分类管理。建立乡管村组、村组管农户的管理体制,提升工作实效。建立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机制,对全县2019年行政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检查考核排名中全乡排在前3名的彭湾村、涝池村、大寺村实行“绿色管理”,对排在后3名的新添村、芦岔村、三岔村实行“红色管理”,排名中间的7个村实行“黄色管理”。根据乡级督查情况,集中攻坚月考核连续2次进入红色管理的村,乡纪委将启动问责程序。

(四)强化工作调度。在集中攻坚期间,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各村和督察组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查组每周集中利用一天时间,走遍13个村,重点是督查曝光存在的问题,对县乡督查组连续3次通报或曝光的村,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同时,实行加减分制度,根据督查考核办法,对每次排名进全县前30名的村加分,对省市县督查和乡级督查组通报的村每次扣分。

(五)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县上安排,为全乡13个村按工作量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于群众人力无法完成需租用机械解决的费用。在公益性岗位人员配备上,为全乡66个村民小组(除三岔、涝池两个村的9个村民小组)各配备 1 名公益性岗位人员,聘期暂定一年,所需资金39.6万元,由扶贫办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解决;为三岔、涝池2个深度贫困村每村配备8个公益性岗位(已配备),需资金9.6万元,由县人社局负责解决。另外为每个村配备垃圾收集车1辆。

(六)注重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政策措施、典型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单位及时进行宣传。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把农民群众整治村庄环境纳入村规民约,组织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

(七)建立长效机制。集中攻坚结束后,各村要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树立样板,推动下一步工作。在管理上,继续推行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根据月调度情况,每季一排名,继续落实加减分及问责制度。在组织群众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不搞强迫命令,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义务投工投劳,真正发挥好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打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人民战争。在考核奖惩上,年终由领导小组综合全年工作情况,对各村考核排名,并予以奖惩,对前3名的村给予奖励,其中第一名奖励 3万元;第二名奖励2万元;第三名奖励1万元,奖励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中支出。同时,以村为单位,每年评选一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示范户”,按全村农户 5%的比例确定“文明示范户”,每户悬挂奖牌并给予 300 元的奖励,资金由县上从省市县人居环境专项经费中统筹解决。对全年排名后 3位的村,乡上将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