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经济合作局|2012年至2016年期间工作总结和 2017年至2021年期间工作计划的报告

索引号:GS2170/2016-286部门:经济合作局
栏目:规划计划来源:经合局
作者:日期:2016-06-24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联动、部门服务的招商机制。县上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战略,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城、陇中绿色产业基地、西北教育名县”三张彰显会宁特色的名片,发挥“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中国亚麻籽之乡”的优势,依托节会大招商,开展“以商招商”等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五年来,县上先后组织参加了“兰洽会”、“西洽会”、“青洽会”、“津洽会”、“西博会”、“渝洽会”等各类投资贸易洽谈会10余次,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会宁)亚麻产业与健康高峰论坛,积极主动“走出去”,用好优势“请进来”,通过各类节会加强与客商的交流,促进合作,广泛宣传推介项目,提升了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了会宁的知名度。

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实施208个招商项目完成投资11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7.8倍,引进重点核心企业19家,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这5年,汇盛无纺棉织造、节水环保设备器材及涂塑压力钢管等项目的引进使得工业项目实现质的飞跃;这5年,甘肃飞扬电子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泽中电子科技、安防电子设备、速迈电动车生产线等项目实现了我县电子电器类项目零的突破;这5年,北京铜牛服装加工、兰州汇成服装加工基地建设、会宁盛宏等一大批服装加工企业茁壮成长;这5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中川奶牛养殖场建设、十五万立方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建设、西雁文化园建设、新雅家具建材综合市场建设、汉唐二十四节文化休闲商业街、会宁县丁沟风力发电建设、工商大厦、商务宾馆建设项目等一大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得到较好的落实。

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立足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联动发展,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坚持开发利用、培育壮大、改造提升多措并举,重点支持“三区四园”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补链增效、延伸增值。随着服装加工、电子电器、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引入,五年来已为全县解决用工超过1.5万人次,园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员工数量不断增加,有效带动了城区餐饮、住宿、娱乐、贸易等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部纳入帮办服务范围,对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土地审批和办证速度,积极协调好征地拆迁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早投产早见效。牢固树立“帮办就是招商”的观念,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招商队伍的业务学习和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招商人才队伍,培育一批具备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群体。继续强化优质高效服务,下大力气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着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保姆”式的帮办服务,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招商引资项目库进一步充实。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主体功能区划分和我县资源禀赋情况,按照电器制造、服装加工、绿色产业、文化旅游、能源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别,科学论证、认真筛选,项目的储备工作日趋丰富,共征集各类招商项目累计200多个,建立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招商引资项目库,并按统一格式制作了项目简介。通过项目库的不断充实,逐步形成了“整理储备一批、宣传推介一批、签约落户一批、建设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2016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2016年上半年完成情况。截止6月底,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2个,落实资金24.34亿元,同比增长13.05%。其中新建项目14个,主要有盛宏服装生产,会展中心建设,圣地公园建设,会州商务会所建设,杏产品加工,新型花砖自动化生产线建设,会宁县江源氧气站建设,会宁县盛源瑞清真食品加工,会宁县亨衢机动车检测,会宁县万达汽车修理厂建设,“陇塬鑫”牌家用锅炉、多用途暖风锅炉及无烟无尘数控锅炉生产,会宁县12万吨饲草产品加工生产线建设,体育场地塑胶材料生产,落实资金4.56亿元。续建项目28个,落实投资19.78亿元,主要分布在建材市场、工业、文化旅游、商务宾馆建设、现代服务业、风能等类别项目中,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占比较大,工业项目相对较少。

(二)2016年全年预计完成情况。预计12月底全县共实施项目43个,落实资金47亿元,同比增长10%。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形势紧迫、困难加大,主要表现有:一是可开发利用工业、农业资源类项目储备不足,引进困难。二是在建项目进展缓慢。三是工业项目较少,对全县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不足。四是帮办服务水平、服务层次较低,帮办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五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储备不足,引进困难。

四、今后五年工作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立足会宁优势资源,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把握重点投资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引进能够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带动企业发展的产业项目。加快以电器制造、轻纺服装制造、农产品加工研发等为主的西城产业园区发展步伐;依托全县农业资源优势,加快郭城工业集中区玉米深加工产业园、籽瓜系列产品加工企业、果品蔬菜产业园、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园和新型建材业等循环经济产业建设步伐;大力引进文化旅游、物流、宾馆等第三产业项目。到2021年,5年累计引进项目不少于180个,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0个,重点做好电器产业园、服装产业园、中农批会宁农产品批发市场、红都国际大酒店建设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引进省外资金200亿元以上,引进内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为确保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产业发展。产业是开放之本、大产业才能带来大项目、实现大发展。制定产业招商方案,创新产业对接方式,开展建链、补链集群式招商,培育新的优势产业集群。一是发扬会师精神,围绕红色文化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重点依托会师旧址、红军战斗遗址、牛门洞新石器遗址、齐靳文化旅游休闲区、桃花山、铁木山等景区,积极引进一批红色旅游设施、旅游产品开发、娱乐休闲等项目,进一步将会宁打造成闻名全国的红色圣地。二是围绕小杂粮产品深加工,借助亚麻速溶粉成功的先例,总结经验,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小杂粮深加工项目,打造一批集工业加工、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项目。三是围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做好凹凸棒项目的科研、环评、核准等前期工作,寻求商机,积极引进一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企业。四是围绕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风电、光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步伐,加大与中电投、华润、中广核等集团的合作力度,促使项目尽快落地。五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入新技术,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加快星级宾馆(酒店)、商贸物流、建材市场、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依托会宁及周边县区绿色农产品优势,加大与中国农批集团的合作力度,加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安全水平,实现商品、信息、物流资源共享,使会宁县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抓好平台建设。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现有发展较好的两个园区,科学制定专业园区建设计划,充分利用已入住园区企业老板的人脉资源,大力开展以商引商,建成以电器制造、品牌服饰加工、农产品加工类企业为龙头,物流、节水环保设备制造等为支撑的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完善园区的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整合现有用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工业用地的使用率。规划现有工业用地,尤其要盘活闲置厂房,调整产能较低的工业用地,并明确投资规模和强度,避免出现用地过度现象。继续完善网络信息平台招商,采取招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进行招商宣传,及时向省市网络平台推荐发布招商信息,形成立体宣传效应,扩大会宁的影响力。

3.抓好要素保障。坚持需求导向、项目导向,为企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一是强化土地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对重点支持、符合条件、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加快土地审批和办证速度,积极协调好征地拆迁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早投产早见效。二是强化能源保障。做好水、电、气、运的调度和保障,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能源供应,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能源需求。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支复合型、高素质的招商人才,培育一批具备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群体。加强人才引进,有针对性地引进金融、物流、创意和服务外包领域的专业人才。

4.抓好帮办服务。突出优化投资环境,扎实开展全程服务。一是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和跟踪服务制度。继续对新、续建项目实行“保姆式”帮办服务管理制度,为客商提供快捷高效的一条龙服务。二是加强与企业联系沟通,建立健全外来投资企业家档案,及时了解企业建设、运行状况,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帮办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在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建设配套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以热情周到、优质高效服务引商、安商、富商。四是完善招商引资考评制度,继续推进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五、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争取到位资金较2016年增长10%,落实资金在52亿元以上,新落户招商引资企业10家以上,力争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和自身资源优势,搭乘白银经济转型东风,不断健全招商项目服务机制,推进区域性定向招商、产业性专业招商、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化招商,延伸招商触角,拓展招商区域,引进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就业门路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补链项目。重点实施好盛宏服装生产加工,中国农批·会宁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陇塬鑫”牌家用锅炉、多用途暖风锅炉及无烟无尘数控锅炉生产,体育场地塑胶材料生产,会宁县亨衢机动车检测等项目,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想方设法“走出去、请进来”,主动联络各大企业,搜集各种招商信息,参加各种招商活动,积极推介招商项目,力争有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县。

2、大力引进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根据项目不同建设阶段加强分类指导,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

3、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参加省市组织的展会和重大招商节会,重点做好第二十三届“兰洽会”的筹备工作。积极做好参会的项目推介和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重点招商活动顺利开展,取得成效。

4、加大对项目的督查通报力度,督促各责任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