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经济合作局|2018年帮扶工作计划
索引号: | GS2170/2018-282 | 部门: | 经济合作局 |
---|---|---|---|
栏目: | 规划计划 | 来源: | 经合局 |
作者: | 日期: | 2018-03-06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县乡关于制定脱贫攻坚实施计划的要求,结合双头村实际,特制订会宁县经济合作局针对双头村的2018年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扶贫开发会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决战决胜全省率先脱贫的安排部署,把扶贫工作作为本单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确保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二、帮扶村基本情况
双头村位于会宁县东部,平头川镇西南部,距会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4.6公里,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海拔 1860米-2120米。全村辖刘湾、白湾、姚湾、双头老、辽坡、郑咀、乔岔、李化、王川9个村民小组,有19个居民点(刘湾3个、白湾1个、姚湾1个、双头老2个、辽坡1个、郑咀2个、乔岔3个、李化3个、王川3个),共514户199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0520亩,人均5.3亩,其中梯田9784亩,人均4.9亩,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为主,还种植谷子、糜子、荞麦、扁豆、莜麦等小杂粮;养殖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目前有村小学2所(刘湾小学、李化小学)。全村现在校高职、大专及以上学生共有92名。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座,有执业医师资格村医1名。村址位于刘湾组,以村址为依托,2016年新建了文化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周围配套建设村卫生室、百货部等便民场所,更好地服务于全村群众。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5户1425人,累计已脱贫278户1238人,其中2017年脱贫7户35人,年底贫困人口为47户18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4%。
三、工作目标
1、努力帮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双头村共同研究、理清发展思路,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尽力帮助解决贫困户在就医、就学、就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促进群众增收。
2、充分挖掘和利用扶贫资源,积极争取外力支持和帮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构建多元扶贫格局。
3、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入户核查走访,和贫困户面对面讲解扶贫政策,外出打工的贫困户要电话联系沟通,确保不漏一人,确保扶贫政策和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4、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抓好各种配套服务。为农民提供政策、资金、信贷、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依托农村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增效增收。
5、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在进行入户宣传的同时开展好“扶贫夜校”,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切实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
四、帮扶措施
1、搞好结对帮扶。根据“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要求,我单位有帮扶干部8人,结对帮扶49户,采取保姆式帮扶的方式,每月至少一次上门走访,用心用力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干部不撤退。
2、加强农业技能培训。积极协调农技部门,通过种养技术讲座、科技下乡、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务农人员的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务农贫困户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对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指导,引进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技术。通过培训促其拓展视野,转变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找到脱贫致富的办法。
3、多措并举助农增收。首先是做好产业发展。鼓励群众积极发展玉米、马铃薯及养殖等支柱产业。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保增收。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协调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第三是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实施惠民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局成立了以牛世勇局长为组长,董鹏英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积极开展入户核查走访,定期调度会商,强化督办落实,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责任,增进感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结对帮扶工作精神,立足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困难群众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3、明确任务,狠抓落实。要积极协调,善于思考,找出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要深入调研,认真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支持引导村民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