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吴镇链主企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发展产业实施方案

索引号:GS3373/2023-27670部门:四房吴镇
栏目:重大项目来源:
作者:日期:2023-01-03

落实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以“两园”建设为平台,以肉羊养殖、小杂粮产业为重点,推广“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模式,形成企业和农户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一是培育链主企业。按照引强扶优的原则,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链主”企业,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让“链主”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肉羊产业上,培育壮大本地企业会宁县众兴种养殖家庭农场为链主,利用目前较成熟的养殖技术,带动其他养殖合作社、农户发展肉羊产业,扩大养殖规模。马铃薯产业上,利用全镇土地资源优势,引进宏森马铃薯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为链主企业,通过聘请龙头企业专业人员指导,签订订单协议,带动本地种植合作社、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小杂粮产业上,引进会宁祥泽小杂粮发展专业合作社为链主企业,通过聘请专业人员指导,租用专业机器,企业收购等方式,提高产量销量,带动本地合作社、农户发展特色产业。

二是规范提升合作社。全镇共有合作社65个,其中规范运营10个,运营一般31个,运营不规范24个。按照《会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方案》要求,大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规范一批标准社,严格对照农民合作社分类标准,对运营规范的合作社,进一步加强服务指导,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运营一般的合作社按照培育主导产业、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农户能力强,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规范提升为运营较规范及以上标准。创建一批示范社。围绕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示范引领,优化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通过指导培训,典型推介的措施,扎实开展示范社的评定创建工作,培育一批产业基地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应高的示范社。注销一批空壳社。按照突出重点、明确标准、分类处理的要求,扎实开展合作社调查摸底工作,核实基数,建立台账,对“空壳社”“挂牌社”,引导其自愿注销,全面消除合作社“空壳”现象,实现全镇运营较规范及以上合作社达到70%以上。

三是推进合作联合发展。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链主企业联合发展,扬长补短,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带动当地农户发展规模经营。支持“社场”联合,引导家庭农场组建或创办农民合作社,由链主企业定时开展培训,指导开展统一生产经营服务,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支持社社联合,鼓励同业或产业关联的农民合作社在自愿前提下依法组建联合社,采取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开展联合合作,扩大经营服务规模,形成一批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优、品牌叫得响、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行业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促进单一的生产、销售向产、供、销、运等全链条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四是实施联农带农。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优势,选择有养殖基础、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种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作为龙头企业“帮带”对象,围绕马铃薯、小杂粮种植和肉羊养殖优势特色产业,建立“链主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帮带计划。推行“订单农业”模式,依托链主企业市场优势,按照“六统一”原则,链主企业统一提供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根据要求向合作社“下单”,合作社根据企业需求分解任务,向农户“下单”,农户按“单”种养殖。“订单式”农业“一站式”解决从种养殖到售卖的问题,让农户、合作社专注田间生产,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及销量。推行“入股分红”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金、设施等要素,直接或间接入股链主企业或当地链主企业带动合作社,在保障农户基本权益基础上,建立精准评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对到户入股资金协议到期后的链主企业、合作社,鼓励引导继续签订三方协议,并督促按期兑现分红收益。对代种代养分红的链主企业、合作社,镇上及时督促按协议约定期限足额分红。推行“务工就业”模式,镇上与链主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探索推广“乡村就业工厂+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到链主企业、合作社务工,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种养链主企业、合作社为全镇每年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其中长期工200名,季节性工人1000名,通过务工及产业带动持续增加收入。推行“电子商务模式。运用“互联网+”、云模式等,打造链主企业、合作社网络化、平台化、专业化经营,形成链主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子商务”“合作社+农户+电子商务”的模式,农户可以通过自家电商App平台,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使生产、销售、服务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增收。推行“土地流转”模式。鼓励支持链主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采用“链主企业+村集体+农户+土地”的土地流转模式,由土地流转主体自主经营种植瓜菜、马铃薯、小杂粮等作物,农户优先参与务工,并在约定时间内为农户兑现土地流转费,彻底解决无劳力或没有种植农户耕地撂荒问题,有效提高农户正常收入。

五是实施园区创建。按照“一园一产业”创建原则要求,选择覆盖度广、产业链配套完整、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对农民增收起到明显支撑作用的“肉羊、马铃薯”和小杂粮三大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园2个,标准化种养产业园1个,同时集中力量建设连片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销售提供稳定充足的原料2025年,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种植基地6个,其中千亩黑膜马铃薯基地3个、小杂粮基地1个。打造绿色标准化肉羊养殖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