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塬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发展产业实施方案
索引号: | GS5201/2022-27613 | 部门: | 新塬镇 |
---|---|---|---|
栏目: | 部门文件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2-12-15 |
新塬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发展产业
实施方案
为巩固拓展新塬镇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提升马铃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立足“一带五色·多彩会宁”新蓝图,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为基础,以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平台,围绕我镇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马铃薯产业发展和本地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优势,按照“整体工作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公司运作、组织生产合作社实施、农户入社入股分红”的发展思路,建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农业技术培训、生产技术推广、营销渠道拓宽、产品品牌创造等方面形成合力,带动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2022年6月底,实现全镇9个行政村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覆盖率达到100%,入园农户产业覆盖率和农户入园率达到100%。2023年底,行镇村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达标率100%,入园农户产业达标率100%。
(二)到2023年6月底,实现全镇9个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提升和规范化运营,合作社各类规章制度全部建立,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形成,合作社带动能力实现质和量的提升;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2家;农民合作社“空壳社”基本消除;每个行政村都建有1个运行规范、带动明显的合作社。
(三)到2025年底前,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产值达到1.4亿元,建成功能完备、体系成熟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
三、基本情况
新塬镇地处会宁县东北部,距县城120公里,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吉县接壤,南与大沟镇为邻,西连土门岘乡,北靠刘家寨子镇,界双公路纵贯南北,总流域面积287.3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72个村民小组,共3659户13388人,其中常住人口1984户5700人。年种植全膜玉米3.1万亩、黑膜马铃薯4万亩、小麦2.3万亩、小杂粮1.6万亩、大棚西瓜2061亩;养殖肉牛133户1171头、肉羊665户32010只、肉驴133户561头、能繁母猪及育肥猪497户1747头、土蜂167户1429箱。
四、重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发展全镇马铃薯产业,实现布局合理化、种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生产龙头化,销售市场化。通过政府推动,资金扶持,示范引导,技术服务等措施,推动马铃薯基地建设。
(一)搭建产业发展组织体系。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会宁六合薯业开发有限公司,培育和招商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方式,大力发展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的农产品产业链,着力打造马铃薯特色产业化联合体,鼓励成立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产业发展公司化运作、组织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吸纳农户入股入社,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农资、良种、技术、销售等方面合作机制。
(二)充分发挥联农带农效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由龙头企业与乡镇合作社落实“订单”生产任务。合作社建设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由公司统一销售,实现农业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劳务用工等多领域的合作经营。搭建农村经营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健全“村组服务、乡镇交易、县监管”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农户土地流转提供合同签订、合同鉴证、政策咨询、价格指导等服务。建立劳务输出平台,鼓励不能外出的村民就近到合作社务工。
(三)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合作社绩效考核及评定办法,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营。深化监督约束机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运行。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培训等机会,加强对合作社理事长、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加工清理“空壳社”,开展示范社创建推广行动,增强合作社组织能力,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
(四)提高品牌知名度。依托会宁六合薯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影响力及新闻媒体、网络等多途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提高本地马铃薯相关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开拓市场占有率。
五、政策支持
(一)积极争取各项涉农资金、乡村振兴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渠道的前提下,集中支持合作社发展,把扶持合作社作为金融服务的重点。
(二)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申请产品商标、绿色产品认证等;大力支持骨干合作社申请省、市、县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
(三)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打造新塬镇马铃薯种植、加工产业基地建设。搭建农村经营土地流转平台,帮助村民流转土地,协调产业化项目审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全镇马铃薯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和马铃薯产业链建设。
(二)强化技术指导。聘请农业系统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进行马铃薯播前、播后、收获等做好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工作,编印发放各种生产技术资料。实行农技人员包点、包片制,切实做好苗情、肥情、虫情、灾情的预测预报工作。开展马铃薯产业技术培训,提高马铃薯产品质量。
(三)营造良好氛围。依托“新塬之声”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做好宣传引导,推广经验做法,利用各类媒体及时跟踪报道工作进展、先进人物、合作社、重点项目、帮带实例等信息,形成全镇广泛关注,企业、合作社、农户踊跃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优化保险意识。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加农业保险,加强与保险公司沟通衔接,合力做好赔付工作,降低马铃薯产业的整体生产和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