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打造强引领 多措并举促振兴

索引号:GS3375/2022-26896部门:四房吴镇
栏目:乡村振兴来源:
作者:日期:2022-10-19

四房吴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带五色.多彩会宁”的发展思路,以发展大棚西瓜种植产业园与千亩玉米套大豆复合种植产业园为重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四房吴村“1235”发展目标,走出一条“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路子。

四房吴村位于四房吴镇西部,距镇政府2公里,总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70亩,其中机整梯田和沟坝地面积4500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496户1793人,其中常住人口236户677人。村上始终坚持村强民富发展目标,牢牢抓住两个产业园打造,抓好“三大项目”,深入推进“五治融合”,做到“农业发展提质,生态环境提优,乡风文明提升,基层治理提效,富民强村提速”。

一、“一个目标”促发展,党建引领激活“振兴力量”

“四抓两整治”强化管理措施,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建优村干部后备库,促进阵地规范化,提升服务群众新效能,汇聚振兴力量,促使四房吴村在打造村强民富的道路上蹄急奋进。一是增强“向心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市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包村组长及党支部书记讲党课6场次,督促党支部开展学习交流12次。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二是增强“执行力”。积极发挥村组织“桥头堡”和“前沿哨”的作用,构建三级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定位,分级发挥作用。根据《四房吴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和《四房吴镇党建引领"五治融合”行动方案》,建立四房吴村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明确四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三是增强“凝聚力”。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知识竞赛和乡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通过“练兵比武”,切实提升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深入开展“大调研、大培训、大整治”、“三问三改两争”活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等活动6次,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14余件,不断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

二、“一园一基地”强底蕴,产业发展照亮“振兴道路”

严格落实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以“两园”建设为平台,依托引洮灌溉工程过境优势,全力以赴打造404座蔬菜塑料大棚产业园和1500亩玉米套大豆复合种植产业基地为重点,在四房吴村形成“一园一基地”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巩固发展基础产业。坚持“21211”产业发展方向不动摇,稳定推广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两个基础产业,保持每年种植全膜玉米4900亩以上、黑膜马铃薯4000亩以上,并种植小杂粮225亩,胡麻 340亩,当前牛存栏16头、羊存栏 1094只、生猪存栏 220头,脱贫户产业达标6户二是劳务支撑大棚产业园。四房村按照“支部引领、群众自愿、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的原则统一规划设计,流转土地建造蔬菜塑料大棚404座,所有种植区域采用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并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吸纳当地劳力 人,负责日常管理,农户每年在大棚中投劳100天以上,保证每天收入100元,每人一年务工收入达1万元以上。三是科技支撑种植产业基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引洮(二期)工程过境及高标准农田打造有利时机,流转平整土地1500亩,引进先进龙头企业,全面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业基地打造项目,选配6人进行培训学习,调用大型机械3辆,聘用农户110余人次,确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切实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效带动农户致富增收。

三、三大项目”优环境,乡村建设绘就“振兴蓝图”

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在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示范乡村建设上下功夫,加快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的美丽四房。一是实施卫生厕所改造项目。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事关农村居民健康和广大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根本福祉。四房吴村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采用水冲式、三格式、双坑交替式结合的方式,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工作思路,包村领导与村负责人盯户包抓,严把选材、进度、质量关,全面保障改厕质量,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共完成卫生改厕245座,改厕率 %。二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小垃圾,大环境。四房吴村按照“四定”要求,划定清晰网格图,开展“3321”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拆除残垣断壁2处,拆除破旧房屋2处,拆除广告牌匾4处;清理生活垃圾40处2.6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6吨,清理沟渠坑道垃圾1.8吨,整治占道经营11处,通过开展“三创”“五评”等群众性创建选树活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三是实施村庄风貌提升项目。小庭院,大村庄。四房吴村立足百姓生活基本点,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对村、社、户的“微改造”,提升田容田貌,改造危房旧房,规整房前屋后,增添基础设施,努力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集体性优势,带动村民积极参与,自发清理门前屋后,为村庄风貌提升建言献策,使得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与建设的美丽村庄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目前,共硬化道路8.9公里,栽种美化树亩2000株,安装社会主义宣传栏1处,规整房前屋后214户。

四、“五治融合”抓基层,文明乡风焕发“振兴活力”

四房吴村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本村特点,突出工作重点,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机制载体,全面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一是建立村务议事团。推行听居民说事、让居民议事、帮居民办事、邀居民评事、向居民晒事的“五事工作法”,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村两委、老党员、乡贤、网格员等9人组成村务议事团,不定期开展村务议事活动。针对基层党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等方面广泛开展议事协商活动,充分发挥政协下基层作用,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实现众人的事众人议。二是推行“三化”管理。落实网格化责任机制,以组为单元设置四级网格,着力推动镇村力量下沉,实现村级管理无死角、无盲区。共建立三级网格 个,四级网格 人,网格员 人。推行契约化管理模式。完善《四房村村规民约》,通过宣传引导,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200余份,签订“门前五包”协议书300余份,形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建立法治化治理体系。通过村务议事团,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职能,同时对村委会进行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推动村级治理法治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三是举办三创、五评活动。强化道德支撑和道德引领,大力开展各类弘扬公序良俗的评选活动,共推选出“疫情防控志愿者”4人,“好婆婆好媳妇”2人,“五星文明户”5户,“最美家庭”5户、“道德模范”3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乡村舞台”“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村大喇叭等平台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