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做特做优做强县域经济
索引号: | GS5052/2022-26837 | 部门: | 会宁县人民政府 |
---|---|---|---|
栏目: | 热点回应 | 来源: |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 | 2022-12-07 |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
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做特做优做强县域经济
郡县治则天下治,县域强则市域强。近日,市委书记杨建武在会宁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会宁要紧紧跟上全国全省现代化进程,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会宁县将进一步找准自身的位置和“赛道”,千方百计壮大经济规模,全力以赴提升综合实力,力争在会宁现代化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杨建武强调:发展县域经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关键看能不能找准看对、有效转化和利用。
会宁县财政部门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细化落实到财政工作中,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要求,坚决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财政措施,自觉当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管好“钱袋子”,出好“金点子”,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担当作为,大力培植新财源,全力挖潜增收,坚持厉行节约,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全面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持续推动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为“一带五色·多彩会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会宁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柴晓明:听了市委杨书记的二十大宣讲报告,使我更加深刻理解了二十大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更加精准明晰了会宁县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目标方向和方法路径。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把财政重点向农业农村领域保障,把资金重点向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整合,把项目争取重点向生态环保领域用力,推动牛羊菜果蔬药和小杂粮产业做大做强,推动黄河流域会宁祖厉河生态廊道加快建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担当。
杨建武强调:会宁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市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基础坚实,文旅资源丰富。我们有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是独一无二的,要充分发掘好会宁会师文化的优势,传承我们的红色文化。
会宁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红色+科技”等旅游新业态,助力推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高质量产品和线路,着力发展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 童琳:市委杨书记在会宁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强调,会宁红色文化是独一无二的,要充分发挥会宁会师文化优势,传承我们的红色文化,做大做强旅游业,这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我们的干劲斗志。我们将把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杨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旅游项目,创新活动载体,促进文旅赋能,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我们重点要在创新上做功课、下功夫,为“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建设贡献力量;通过创新传承,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把参观革命文物、聆听红色故事、观赏红色演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讲解、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寓教于乐,让会师圣地的红色资源“活”起来。
杨建武强调:会宁县要做特、做优、做强县域经济,必须进一步放大资源禀赋,按照省委“强县域”行动中提出的5种类型,紧紧围绕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按照“一县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发展壮大牛、羊、菜、果、薯、药、小杂粮等特色种养业,持续放大会师圣地这一红色优势资源效应,打造特色经济,构建标志性产业体系,强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会宁六合薯业开发有限公司坚持“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一体化”的思路,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实行统一机械覆膜、统一物资调供、统一种薯供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控、统一保护价收购的“六统一”服务模式,衍生出马铃薯淀粉、水晶粉丝、粉条、粉皮生产、良种繁育、商品薯贮藏销售等全产业链,推进订单种植、产销衔接,有力促进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会宁六合薯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应发:我们会宁本来是一个马铃薯种植大县,马铃薯也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咱们的种植面积是100万亩左右。我们六合薯业已牵头带动合作社、带动农户,让他们去增产增收,然后他们生产出来的马铃薯,我们以商品购入为主,然后到我们的公司,再由祁连雪淀粉公司去加工淀粉,然后还有粉条、粉丝整个产业链。
杨建武强调:近年来,会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比较强劲,一批小杂粮、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今后,会宁县将立足县情实际,坚定实施省委“四强”行动和市委“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立足“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生态立县”定位,加强理论研究和路径探索,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体系、区位特点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围绕“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建设,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走好经济和生态相互依存之路、走好速度和质量相互支撑之路、走好城市和乡村相互融合之路、走好内力和外力相互促进之路、走好整体和局部相互带动之路、走好发展和安全相互贯穿之路,强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发展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打造特色经济,构建标志性产业体系,争取培育一批响当当的特色产业,打造全省农业产业主体功能区和全域旅游样板县,持续壮大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