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多措并举整治撂荒地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索引号:GS5224/2022-26708部门:会宁县人民政府
栏目:为民办实事来源:
作者:日期:2022-05-30

为加快恢复撂荒地生产步伐,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今年以来,会宁县积极统筹谋划,多措并举,盘活土地资源,有序推进农村耕地撂荒整治攻坚行动,保障群众“粮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河畔镇围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这一主线,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对照“三调数据”认真核实排查,摸清底数,切实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并积极对接专业合作社,解决撂荒地“谁”来种植的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会宁县锦鸿源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 张辉周:我们今年在这个村承包了6300多亩土地 ,现在玉米套大豆种植面积基本上达到2300多亩,现在余下将近4000多亩地,本来农作物种植是有期限的,现在已经属于晚期,所以剩下的4000多亩地我们准备深耕细作,打算以后种些荞麦等晚秋作物。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任半岔村位于河畔镇以东,属典型的干旱山区,辖18个村民小组770户,耕地总面积3.2万亩,随着撂荒地复垦复耕工作的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附近村民也加入这一队伍之中。任岔村的赵阿姨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以来,就有30多名像她一样的农村妇女,在会宁县锦鸿源种养殖家庭农场实现就业。

河畔镇任岔村村民 赵遵贵:我们的地流转出去了 ,年纪也大了 ,也种不了地了 ,出去打工也老了 ,不好找工作 ,现在在在这里面干活 ,一天还能挣100块钱 ,能买一袋面 。

随着撂荒地的整治措施落实到位,“沉睡”的土地已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在任半岔村山野阡陌之间,那些充满希望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正在孕育,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激活了乡村发展动能,乡村振兴的春风也将迅速吹绿会师大地。

会宁县锦鸿源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 张辉周:我们现在承包的这些地都是全膜覆盖,种植的是大豆套玉米,四行玉米六行大豆,按照今年的这个长势情况来看,出苗率相当不错。下一步,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放苗补苗,把苗补齐之后,最后的工作就成了田间管理追肥、除草等等。按照现在这个长势情况来判断,还是非常可观的,应该会有个好的收成。

河畔镇前期对撂荒的地块、道路状况等进行全面扎实摸底,并充分利用“河畔好声音”快手平台、“民心河畔”公众号以及村组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耕种的重要性,同时,采取“发动群众自耕、亲友托管耕种,对不愿复耕和确实无人耕种的组织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方式,全力推进全镇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从源头上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河畔镇副镇长 徐立梅:河畔镇对任岔半岔区域内3.2万亩的土地进行一次性流转 ,此外政府配套高标准梯田项目,同时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建立水库泵房和田间道路,确保土地旱变水之后大型机械能够耕作,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下大力气整治乡村撂荒地,对于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端牢我们自己的饭碗具有重要意义。深挖土地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可以说撂荒地整治激活了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积极调动村民、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进来,产出效益,谋求双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撂荒地真正“活”起来,为群众增收打牢基础,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稳步推进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