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会宁县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侧记

索引号:GS4232/2022-26071部门:乡村振兴局
栏目:巩固拓展来源:乡村振兴局
作者:日期:2022-06-29

仲夏的会宁,满目苍翠,绿满田畴。一块块平整肥沃的大田,一片片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一家家相继崛起的涉农合作社,一个个倾力打造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无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吹响接续奋斗的前进号角之际,会宁县立足优势特色化发展,推出“6+1”产业补助政策,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河畔镇第一时间向村干部、党员及群众传达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及会宁县“6+1”产业补助政策解读,把党的“好声音”传递给父老乡亲们,闻讯赶来的群众满怀期待坐在会场,想听一听未来乡村发展与建设的美好蓝图。会宁县河畔镇中滩村村民王振杰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只要有了好政策,我就一定能把西瓜这个产业发展起来,发展好。”一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甘肃发展的壮丽蓝图,指明了全省上下矢志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吹响了陇原振兴的号角,既提振信心又鼓舞斗志。“西瓜作为河畔镇中滩村的支柱产业,有了这次省党代会擘画的蓝图和县‘6+1’产业补助政策的助力,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中滩村委会副主任李国旗说。


走进河畔镇中滩村砂田西瓜产业园,勤劳的会师儿女在烈日下劳作。在与村民胡瑞霞的聊天中,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遇到了好政策,通过几年的努力,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了。


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会宁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并将围绕报告提出的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按照“一带五色·多彩会宁”的发展目标,持续做优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6+1”全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批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上坚定信心、奋勇争先、砥砺前行。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会宁县河畔镇党委副书记霍树军信心满满地说:“结合河畔镇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全力打造高效节水水肥一体灌溉工程,逐步壮大黄河高原区旱作高效农业,同时,利用微信、河畔好声音等媒体大力宣传和抓实全县‘6+1’产业后半篇文章,奋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头雁带得好,群雁才能振翅高飞,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头雁”的带领,离不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铆足“燕子垒窝”的恒劲、“滴水穿石”的韧劲和“老牛爬坡”的拼劲,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记在心间,拉满弓、铆足劲,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