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川镇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平头川镇链主企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发展产业实施方案》的报告
索引号: | GS4739/2022-24527 | 部门: | 平头川镇 |
---|---|---|---|
栏目: | 村务公开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2-11-02 |
平头川镇链主企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发展
产业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更好的发挥产业化道路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大农业产业化优势,做强农业产业化特色,根据《会宁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总体方案(2021-2023)》和《会宁县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会宁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园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全镇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建设新蓝图,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产业发展布局,以会宁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会宁县“6+1”产业补助政策为契机,培育以链主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协同发展、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一个产业由一个链主企业引领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发力、农户全程参与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二、目标任务
在原有的基础上,到2022年底,依托全镇6家肉牛养殖合作社建立肉牛养殖联合社作为链主企业,代养发展35户农户养殖肉牛285头。依靠链主企业加大经济人队伍建设,建立市场供应体系。在链主企业的指导下,提供治疗、引种、技术培训等服务,为养殖大户积极应对市场价格挑战提供有力保障。
2023年,整合畜牧兽医站、兽医从业者,新建160平方米的标准化兽医工作站一座。在平头川镇平头村新建肉牛交易市场一处,初步实现肉牛规模化交易。以甘肃依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为链主企业,建设平头川镇商业综合体(农产品交易市场),凯尔亮连锁超市。依托链主企业,强化管理指导,逐步使辖区内小作坊、小杂粮、特色农产品以及手工艺品“商品化”,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衔接凯尔亮连锁超市申报“甘味”农产品商标,代销各类质量合格、包装统一的农副产品,使全镇的特色农产品销售遍布全县凯尔亮超市各个营业网点,初步实现单一农产品商品化,年交易额突破万元目标。
到2025年底,依托全县“南牛北羊”产业布局,结合全县牛交易市场布局,平头川镇肉牛交易市场初具规模,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为一体,全镇肉牛养殖合作社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肉牛交易市场市场化运营,肉牛交易量达到1万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快培育壮大畜牧兽医站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市场、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养殖经济人队伍。按照程序和要求,从链主企业带动的合作社中推荐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合作社。依托链主企业甘肃依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熟的销售网络及新零售平台,进一步完善全镇农产品现代化、市场化服务体系,架起农户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全镇农特产品全渠道销售,农特产品交易额突破百万元目标。
三、重点工作
发挥链主企业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链主企业扶持培育、合作社规范提升、联农带农富农等行动,持续推动产加销集群化发展,打造出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一)实施链主企业扶持培育行动。按照引强扶优的原则,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链主”企业,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让“链主”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肉牛产业上,按照党政引导、链主带动、群众参与、金融保险支持的联动机制,培育壮大安格斯肉牛养殖联合社为链主骨干企业。通过引种、种牛的隔离、检验等技术服务,带动其他合作社、农户发展肉牛产业,实现扩群增量、提质增效。携手“惠农网”,打造“人+货+站”电商发展模式,建立信息化交易平台,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第一时间获取肉牛的市场报价。完善肉牛交易市场一体化服务体系,建立银行营业小网点,为肉牛交易市场商贩提供资金保障、住所、餐饮、保险赔付等服务,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有机统一,不断满足市场化服务需求。农产品产业上,利用全镇土地资源优势,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订单生产思路,引进甘肃依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为链主企业,采取“链主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发展订单式种殖,构建一体化销售网络,解决种殖无销路的瓶颈问题。通过撂荒地整治、退耕还林还草、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等“产业优化”布局,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组建草产业合作社、创建“饲草银行”,进而形成种养殖链主企业抱团发展,优势互补,变“粪”为“草”、变“草”为“粪”,实现种养互动和联产增收。
(二)实施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为方向,采取规范提升等方式,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规范一批标准社。按照《会宁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实施方案》,严格对照农民合作社分类标准,对运营规范的16家合作社,进一步加强服务指导,争取创建为省级及以上示范社;对运营较规范的9家合作社规范提升为运营规范及以上标准;对运营一般的13家合作社规范提升为运营较规范及以上标准,切实推进全镇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通过合作社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力支撑。到2025年,全镇合作社规范提升达到50家。创建一批示范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创建示范性合作社为重点,围绕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示范引领,优化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依托大联合社、依禾商贸等链主企业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基地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应高的示范社,有效发挥示范社示范带动作用。到2025年,创建示范社达到8家,其中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5家。注销一批空壳社。对未运营合作社中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经营不善停止运行的、确无发展条件或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运营活动的“空壳社”“挂牌社”,引导其自愿注销,全面消除合作社“空壳社”,实现全镇运营较规范及以上合作社达到70%以上。
(三)实施联农带农富农行动。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优势,选择有养殖基础、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种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作为链主企业“帮带”对象,围绕“牛、羊、蔬、果、薯、药”和小杂粮七大优势特色产业,通过“链主企业+农户”、“链主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采取订单农业等“四种模式”,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提高农民产业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共享共赢。一是订单农业模式。种植企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与周边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保底收购农户种植的良谷米、荞麦扁豆等特色农产品,再依托链主企业依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新零售平台进行包装代销,完成单一农特产品“商品化”,实现产品增值。肉牛养殖联合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全县“小规模、大群体”的肉牛产业发展思路,依托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主动上门为农户开展产业帮扶,联系引进新品种、购买保险,在饲料配制、疾病防治、人工冻配等方面提供跟踪服务,并以不低于市场价上门回购群众饲养的牛犊,确保养殖收益。二是入股分红模式。目前,全镇已有339户农户连续三年享受甘肃依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产业补助资金入股分红,入股资金604.5万元,每年可享受分红60.45万元,已累计享受分红181.35万元。今后若农户有闲置资金,可通过村集体和乡镇整合管理,与链主企业甘肃依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入股,享受入股分红,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肉牛养殖联合社继续代养肉牛,签订肉牛代养协议,按照“252”模式进行分红。三是务工就业模式。链主企业甘肃依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平头川镇建设的商业综合体(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凯尔亮连锁超市,在便利当地农产品交易和市场流通的同时,推动商贸、供销、物流等融合发展,既能带动当地大户销售难的问题,又能带动当地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四是良性循环模式。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加强对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懂市场、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形成良性循环互动。
四、政策支持
(一)落实财政补助。积极衔接乡村振兴相关资金支持,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对链主企业、合作社、农户进行补助,补助标准及金额将根据《会宁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园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县委办发〔2022〕50号)文件执行。
(二)用好金融支持。积极争取各项涉农资金,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点,衔接会宁县农商行平头川分理处在贷款期限、利率、额度、还款方式、业务流程等方面积极创新,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拓宽有效担保抵押物范围。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申报省市县列重点项目,申请各类商标、绿色产品认证。
(三)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主动兑现引进企业各项优惠政策,牢固树立“店小二”“保姆式”服务理念,积极衔接优化各类审批流程,引导要素资源集聚,优先保障重点招引企业项目需求,着力解决资金、土地、用工、技术、运输、原料等要素困难问题,加速推进引进企业“生根开花”。
五、保障措施
(一)组建专班,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平头川镇链主企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发展产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由平头川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和甘肃依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其技术服务团队,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实施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巩望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层层部署,广泛宣传动员。适时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超市基地、肉牛养殖联合社建设推进工作。围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树立优秀典型,做好宣传引导,推广经验做法,利用各类媒体及时跟踪报道工作进展、先进人物、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帮带实例等信息,形成全镇广泛关注,企业、合作社、农户踊跃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强化管理,确保工作实效。建立上下配合、分工明确、责权合理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目标具体、措施到位。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实施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定期召开碰头会、协调会,对项目实施的重点阶段、重要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