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升级版)项目第七批示范县绩效评价报告

索引号:GS2143/2022-24085部门:商务局
栏目:预算决算来源:
作者:日期:2022-10-20

根据甘肃省商务厅《关于开展第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结合项目进展情况,遵循科学规范、公开公正等原则,全面开展绩效评价自评工作,对中央财政用于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出的效益性规范性、经济性和效率性,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现将自评情况总结如下:

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2020年,我县被列为2020年度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县后,县上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会宁县2020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工作任务。同时,通过召开县政务常务会议等方式,全面安排部署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农村贫困群体为重点,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农村群众通过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自我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达到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全县电子商务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通过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我县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充实的电商人才储备,拥有一批崭露头角的网货品牌,打通了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颈电商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电商发展成效显著,农特产品上行的目的基本实现,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28个,电子商务服务点2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30个)。建成物流配送中心1家,仓储中心1家,全县乡村物流快递站点达到9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9个)。举办各类电商人才培训共82期958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568人)。全县网络交易平台累计达到2003家,其中电商企业41家,网店535家(建档立卡贫困村130家),微店1427家。2021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46亿元。

(二)工作原定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2020我县申报了“2020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获批后我们认真制定了会宁县2020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实施方案》,多次征求上级部门和县相关部门意见,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逐级上报省商务厅。20208月开始,我们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开始进行公开招标,确定承办企业。

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安排落实、总投入等情况分析。

会宁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做好 2020 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0〕48 号)、财政部《关于下达 2020 年服务业发展资 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财建〔2019〕189 号)、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关于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有关事项的函》和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甘肃省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及《会宁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实施方案》(会政发〔2020〕118号)要求,项目资金共计2000万元,实施期限为2020年8月—2022年12月。主要用于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县域电子商务区域性循环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第三方项目咨询服务。

(三)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为规范使用中央财政专项支持资金,促进会宁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工作开展,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对照《会宁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了《会宁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管理制度》、《会宁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由县商务办、县财政局共同管理,严格按政府采购管理程序办理和政府采购合同拨付,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对外公开公示,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三、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一)工作组织情况为更好地推进电商进农村、提升电商氛围、促进农产品上行等建设项目有效落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建设进度如期完成,针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强了对专项资金到账、审核、支付、资金预算及决算的编制和专用资金各项费用的汇总和分析目前,会宁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会宁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实施方案》(会政发〔2020〕118号)要求执行,顺利推进。

(二)项目管理情况为规范会宁县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省、市文件要求,推动我县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会宁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管理制度》、《会宁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会宁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电子商务工作的统筹谋划、审批及管理,县商务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工作。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第三方咨询服务,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四、项目绩效情况

项目实施后,按计划完成了预期目标,推动了全县电商产业发展。前期资金主要用于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县域电子商务区域性循环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第三方项目咨询服务等电商相关建设工作。

(一)项目的经济性。我们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控制项目成本,对项目建设全部进行公开招标,有效的节约项目资金。对项目实施企业加强日常监管,严格履行合同约定,有效避免项目资金使用风险。

(二)项目的效率性。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共计拨付中央财政项目资金797.44万元,拨付率80%。根据项目实施企业完成进度及质量,分期拨付项目资金,确保按时项目建设推进,有效提高建设效率。

(三)项目的有效性。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对实施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县域电子商务区域性循环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项目。对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四)项目的可持续性。通过项目实施,鼓励在县域内的电商经营的企业、个体户、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鼓励各运营商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步伐。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后续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好会宁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加强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县域电子商务区域性循环体系、电子商务新零售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的打造,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三级服务体系功能完善。县级服务中心功能完备,乡镇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村级服务点全面建成,具备购物代办、物流快递、网络技术、金融支付、网货包装“五位一体”服务保障功能,形成“三有一能”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拓宽了“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通道,为全县电子商务工作提供了强力保障。

二是电商人才储备不断充实。通过组织参加省市电商培训、开展县级电商人才培训和乡镇电商培训,培育了大批电商、网商主体,并引来了人才“回流潮”,吸引大批高学历青年返乡创业,为人才流失严重的农村补充了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乡村服务站点、个体网店、电商企业等的电商人才紧缺问题,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是网货品牌培育形式多样开展网货研发依托全县主导产业和农产品资源,鼓励、引导企业企业开发出苹果、中药材、良谷米亚麻油地达菜、蜂蜜、红葱等十多个系列,100多样网货产品。培育网货品牌坚持把网货品牌培育作为发展电商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商标授权共享办法,将会宁苹果、会宁马铃薯1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县内各网店使用,扩大了县农特产品品牌影响力。

四是物流配送体系全面覆盖。建成了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仓储中心,利用申通、中通、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资源,与乡镇快递物流服务站点相结合,物流站点实现乡镇全覆盖,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配送时间不断缩短,实现了物流快递的村村通,形成了完整的交易、仓储、物流、配送体系

五是电商产业体系初具规模。拥有陇原特产馆、亚麻油文化艺术馆等“八馆”,打造了京东中投扶贫专区--会宁扶贫馆、苏宁易购会宁扶贫馆等线上销售平台和中投会宁扶贫馆、天津和平区会宁扶贫特产馆等线下展销平台,电商企业和网店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电子商务交易额持续增加,形成了“电商+”的各种发展模式,电商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六是电商消费帮扶成效显著。借助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政策东风,加强与中投公司、天津市和平区协作力度,打造了京东中投扶贫专区--会宁扶贫馆、苏宁易购会宁扶贫馆等线上销售平台和中投会宁扶贫馆、天津和平区会宁扶贫特产馆等线下展销平台,使老百姓手里的“土疙瘩”变成网销产品里的“金蛋蛋”,让会宁的优质产品走出深山,迈向市场。

六、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工作情况

根据根据甘肃省商务厅《关于开展第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积极组织开展自评工作,撰写自评报告,根据通知要求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要求准备基础材料。对绩效评价涉及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