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添堡回族乡新添村肉牛精细化养殖技术规范

索引号:GS4728/2022-24043部门:新添村
栏目:村务公开来源:
作者:日期:2022-10-19

会宁县新添乡新添村肉牛精细化养殖技术规范

 

为了保证牛肉中没有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兽药、化学合成物质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残留,推进我村肉牛标准化养殖,在牛场环境条件与保护、肉牛的选育与选配、营养需要与饲料及添加剂的供给、疫病的防治与药物的使用等方面,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程和准则;提高牛肉质量,开拓国内外市场;坚持“科技兴牛”,加快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实施名牌战略,变区域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一、圈舍建设

(一)场址选择

1.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2.场址地势高燥、平坦、向阳,牛场地势应高出当地历史最高洪水线,地下水位要在2米以下。

3.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4.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5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它养殖场不少于1000米,距离畜产品加工场不少于1000米。

5.水源充足,取用方便,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量充足。

6.电力必须充足可靠,符合电力安全的要求。

(二)建设布局

1.规划原则。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2.面积。按饲养1头牛占地25~35平方米计算。

3.分区。规模化牛场建筑设施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各功能区要界限分明,功能区间距不少于30~50米,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围墙。生活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设主大门。生产区设在场区中间,主要包括牛舍与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处理池。兽医室、隔离牛舍应设在距最近牛舍50-100米以外的地方,设有后门。饲料库和饲料加工车间设在生产区、生活区之间,应方便车辆运输。青贮窖(池)、草垛有专用通道通向场外。草垛距房舍50米以上。牛舍一侧设饲料调制间和更衣室。牛场与外界应有专用道路相连通。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净道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转弯半径不小于8米。道路上空净高4米内没有障碍物。

(三)设施设备

牛场的设施应满足肉牛育肥和生产的技术要求;经济实用,便于清洗消毒,安全卫生;优先选用性能可靠的配套定型产品。牛场的生产工艺应符合肉牛养殖的技术要求。要有利于牛场的卫生防疫;有利于粪尿污水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环境保护;有利于节水、节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1.建筑。牛舍的建筑形式可采用敞棚式、半开放式或封闭式。长度根据养牛数量而定,牛床一般1.7-1.8米,地面应结实、防滑,并向粪沟作2℃倾斜。粪沟宽25~30厘米,深10-15厘米,并向贮粪池一端倾斜2-3℃。牛舍通道单列式位于饲槽与墙壁之间,宽度1.30~1.50米;双(多)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80~2.0米。运动场按每头牛6~8平方米设计。并向四周有一定坡度(3~5℃)。

2.贮存设施。青贮池按每头牛每天20千克青贮、每立方米青贮500-600千克设计容量。粗饲料按每头牛每天需要粗饲料4-6千克计算。精饲料应有专门的贮存库,精饲料需要量按每头牛每天需要体重的1%-1.5%计算。

3.卫生防疫设施。牛场四周建有围墙、防疫沟,并有绿化隔离带,牛场大门和后门入口处设车辆强制消毒设施。生产区应与生活管理区严格隔离,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消毒室,在牛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

二、育肥牛的选择  

1.品种选择。目前应首选从国外引进的优良肉用牛品种:夏洛来、西门塔尔、日本和牛、利木赞、安格斯、海福特、短角牛等为父本与当地黄牛为母本的杂交改良后代进行肥育,其特点是体型大,成熟早,增重快,肉质好。其次是黑白花公牛,淘汰母牛及黑白花牛与本地牛的杂交改良后代。其特点是体型大,增重快,但肉质较差。再次是国内优良品种,如鲁西黄牛、南阳牛、秦川牛、延边牛、草原红牛等。其特点是体型较大,肉质好,但增重速度慢,育肥期较长。

2.体型外观选择。要求体质健壮,紧凑匀称,四肢与体躯较长,前躯高宽,后肢飞节高。皮肤松弛柔软,皮毛柔软密实,身体各部发育良好,不挑食,易上膘,易饲养,整个体型呈“长矩形”。

3.性别选择。据资料报道,不去势的公牛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不仅明显高于阉牛,而且瘦肉多,脂肪少。

4.选择适龄牛育肥。育肥牛的年龄对增重和肉质影响很大。一般规律是:肉用牛在1岁时生长速度,增重最快。随着年龄的增大,生长速度、增重变慢。2岁以内的育肥牛,经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生产出优质高档牛肉。超过30月龄的牛,生产不出高档优质牛肉。所以应选择年龄12-18月龄,体重300-350kg左右肉杂牛。

5.选择健康牛育肥。除自繁自育外,育肥牛一定要来自非疫区,无任何传染病和普通病症状,引进时要有当地兽医部门的检疫证明。  

三、饲养管理

(一)母牛的饲养管理

1.育成牛饲养管理。母牛育成期是指从断奶(6月龄)到配种前的时期。地方良种母牛一般14-18月龄、体重250千克以上配种;肉用杂交母牛一般16-18月龄、体重300千克以上配种。

(1)饲养。一般以粗饲料为主,补充少量精料即可,育成母牛日增重保持0.4-0.5千克以上。在舍饲条件下,粗饲料应以优质青干草为主,搭配部分青饲料,适当补充混合精料,混合精料日喂量为体重的0.5%~0.6%。

(2)管理。舍饲时应设立运动场,以保证母牛有充足的光照和运动。同时每天最好刷拭牛体1-2次。

2.妊娠母牛饲养管理。母牛的妊娠期分为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

(1)妊娠前期。从受胎到怀孕2个月之间的时期为妊娠前期,此期营养需要较低,重点是做好保胎工作。混合精料日喂量1-1.5千克。

(2)妊娠中期。怀孕2个月到7个月之间的时期为妊娠中期,重点是保证胎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混合精料日喂量1.5-2千克。

(3)妊娠后期。怀孕8个月到分娩的时期为妊娠后期,此期营养需要较高,应满足胎儿快速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混合精料日喂量不少于2千克。分娩前最后1周内精料喂量减少一半。

(4)妊娠期的管理。怀孕后应做好保胎工作,注意母牛安全,预防流产或早产。怀孕牛要与其它牛分开,单独组群饲养;要保证有充分采食青粗饲料的时间;饮水、光照和运动也要充足,每天需让其自由活动3-4小时,保持牛体清洁。

(5)预产期。母牛的怀孕期平均为280天,变动范围一般在270-285天之间,预产期的推算方法为月加9日加6。

3.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1)分娩当天给予母牛大量36-38℃的温水,水中加入麸皮1~1.5千克,食盐100-150克,调成稀粥状。有条件的还可给予0.25千克红糖、200毫升益母草膏,加适量温水饮用。母牛分娩后,一要注意观察母牛的乳房、食欲、反刍和粪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二要注意观察胎衣排出情况,如果胎衣排出,要仔细检查是否完整,胎衣完整排出后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母牛阴部和臀部。如果24小时后胎衣仍未排出,为胎衣不下,请兽医治疗。

(2)分娩后至哺乳期结束对舍饲母牛,青粗饲料少给勤添。对放牧母牛尽量采用季节性产犊,最好早春产犊。要保证充足的饮水。混合精料日喂量1.5-2千克。

(3)休情期。母牛分娩后应注意观察母牛发情情况,理想的下一次配种时间为产后40-60天。配种后应注意观察母牛是否有返情现象,确定是否假发情,以免误配,造成流产。

(二)犊牛的饲养管理

1.护理。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要吃上初乳。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犊牛吃不到初乳或母牛乳汁不足,则需用人工乳代替。人工乳应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喂时充分搅拌均匀后,加热至38-40℃饲喂,每天4~5次。犊牛出生7-10天后,可随母牛牵至室外或运动场内自由运动半小时。一个月后增加至1-2个小时,以后逐渐延长。犊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卫生,冬季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通风防暑。犊牛每天要供给洁净的水,让其自由饮用。

2.早期补料。从2-3月龄开始对犊牛进行早期补料。补料时在母牛圈外单独设置犊牛补料栏或补料槽,每天补喂1-2次,补喂一次时在下午或黄昏进行,补喂两次时,早、晚各喂一次。喂时将混合精料与水1:2.5混合成湿稠料。一般2月龄时开始试喂混合料3月龄每头牛日喂0.2-0.3千克,4月龄0.3-0.8千克,5月龄0.8-1.2千克,6月龄1.2-1.5千克。补料期间应同时供给犊牛柔软、质量好的粗料,让其自由采食。混合精料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

(三)育肥牛的饲养管理

肉牛育肥一般分为青年牛育肥、架子牛育肥和高档肉牛育肥。育肥时间青年牛6-8个月;架子牛2-3个月,最长不超过4个月;优质高档肉牛育肥8~10个月。

1.青年牛、架子牛育肥期的饲养管理

(1)饲养。育肥牛的选择,青年牛育肥选择断奶后的杂交肉牛或地方良种肉牛,体重150-200千克以上。架子牛育肥选择体重350千克以上,未经育肥的黄牛公牛或杂交公牛。精料在饲喂前1小时浸泡,避免饲喂干料,以防瘤胃膨胀。粗料要少添勤添。饲喂次数为每天2-3次,饲喂顺序为混合精料、糟渣类饲料、粗饲料。肉牛喂至九成饱即可。混合精料每100千克体重饲喂混合精料0.8-1.2千克。粗料以秸秆为主,如青贮玉米秸、氨化麦秸等。

(2)管理。管理应细致,以保持健康和增膘为目的。采用长绳栓系运动或运动场密集自由运动。每天上、下午各刷拭牛体一次。牛舍每日清理两次,每月消毒一次,出栏后空圈彻底消毒。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饲养人员应固定,注意观察和发现异常情况,并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处理。对生长速度慢或异常的牛应个别剔除。

2.优质高档肉牛育肥

(1)饲养。育肥牛的选择。选择年龄2-3岁,体重400千克以上的良种阉牛或杂交牛阉牛。育肥期一般为8-10个月,分为增重和肉质改善期。前期为增重期(4-6个月),后期为肉质改善期(2-4个月)。饲料及喂量增重期每70-80千克体重喂1千克混合精料,约占日粮 60%~70%。粗料以青贮玉米秸或氨化麦秸、玉米秸,约占日粮 30%~40%。肉质改善期每 60~70 千克体重喂给 1 千克混合精料,约占日粮 70%~80%。粗饲料与增重期相同,约占日粮 20%~30%。

(2)管理。育肥开始后,精饲料量由少到多,7-10天达到规定喂量,粗饲料不能轻易更换。育肥牛喂至8-9成饱。采取先料后草的饲喂方法。日喂3次,喂后放入室外运动栏内饮水。做到室内、牛体、环境卫生清洁。每月称重1次,每次连续两天早饲前空腹进行。两天称重结果的平均数为该次的实际体重。根据体重调整精粗饲料的喂量。

肉牛不同饲养阶段精料补充料配方表

饲养阶段

玉米

豆饼

棉籽饼

麸皮

油脂

草粉

小苏打

磷酸氢钙

食盐

添加剂

母牛

育成期

65-70

5-15

0-15





1.80

1.20

2

妊娠期

2个月

72.50

15


8




1.50

1

2

2-7个月

67.50

18


10




1.50

1

2

8-10个月

65

20


10




2

1

2

哺乳期

55-60

25-30


5-10




2

1.50

2

育肥牛

犊牛

47

20


13


15


1.2

0.8

3

青年牛、 架子牛

70-75

15-20





0.5-1

1-2

1-1.5

2

育肥期

增重期

72

8

16





1.3

1.2

1.5

肉质改善期

83

12



1


0.5

1.2

0.8

1.5

四、疫病防治

(一)预防接种。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疫苗的种类可根据该地区近几年的疫情情况而定,疫苗是特殊的生物药品,其运输、保存、稀释、接种方法都要严格按技术规范执行。
    (二)定期驱虫药浴。寄生虫病是牛羊的常见病,由于该病的隐蔽性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牛羊若患有此病,轻则夺取营养,造成家畜消瘦、脱毛。重则产生毒素,造成死亡。每年定期驱虫药浴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药物最好选用高效、广谱、无残留的注射液。每年春秋进行两次。
    (三)圈舍消毒。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减少它和牛羊接触的机会并控制它的生长繁殖,是一种控制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常用的消毒药有:石灰乳、来苏儿、氢氧化钠等。

(四)检疫与检测。检查牛群健康状况,检测各类疫情和防疫效果,预报预测疫病疫情,定期对牛群进行系统检疫,制定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