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有效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白银市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意见》解读(四)
索引号: | GS3508/2022-23818 | 部门: | 八里湾乡 |
---|---|---|---|
栏目: | 政策解读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2-07-06 |
20.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
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方面9个重点领域,按照动态管理原则,在现有储备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上下对应的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和盘子。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和专项债券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市县财政资金配套。对省级以上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全面保障,不与存量土地处置挂钩。指导建设项目落实占补平衡义务,完善市域内占补平衡指标调剂机制。做好省级授权委托审批城镇批次建设用地事宜,开辟项目用地“绿色通道”,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批。
21.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景泰县南沙河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永泰川灌溉引水调蓄水库、会宁县新庄塬现代丝路寒旱生态农业产业园供水等重大水利项目。全面推进靖会大型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白银区工农渠、靖远县刘川、中堡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平川区西格拉滩土地整治、靖远县北滩镇乱腰村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会宁县淤地坝、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快推进靖远县冰道沟,白银区强湾沟、平川区黑水沙河等防洪治理,积极开展黄河白银段河道防洪治理、靖远县大沙河水质保障和生态修复、白银区金沟河中污水回收利用及生态水环境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做好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征地移民实物调查和论证等工作。对灌区工程、引水工程、防洪除涝、地下水开采等环境影响较小的水利工程,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助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22.加快推进生态环保项目。
积极争取将白银设立为国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加快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力推动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自然保护地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森林草原防火、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全面推进祖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第二批试点,实施会宁县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三期、会宁县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项目柴门小学至河西坡段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快靖远县祖厉河入河口水环境综合治理、会宁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系统等项目前期,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编制完成《兰州-西宁城市群(白银)生态建设行动方案》,启动实施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的黄河干流生态廊道贯通工程等10个项目。持续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项目,逐年逐批次开展历史遗留无主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共建共管、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等方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项目。
23.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将S35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白银段项目纳入省列重点项目,环县至海原至中川铁路项目纳入开展前期工作省列重点项目。确保S35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白银段、S225会宁至华家岭等省级高速和普通省道项目获批开工建设。协调省上有关部门尽快开展兰州枢纽客运东环线(兰州至白银城际铁路)、环县至海原至中川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G341辘辘坝至白银、G247景泰至水泉、G109线提质改造、S103沿黄快速通道、G309祁家南山至汉岔等国省干线和G6京藏高速白银东收费站扩容改造、G22青兰高速会宁服务区(红色驿站)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会宁通用机场、景泰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研究推进G109线白银城区段改线、G6京藏高速新墩服务区改建、G341线白银至中川段银南出入口和银东工业园出入口等项目,逐步形成路衍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确保中卫至兰州铁路年底建成通车,G341白银至中川、S217景泰至白银一级公路正式收费运营。在完成既定自然村(组)通硬化路746公里、实施村道安防工程210公里基础上,再启动建设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0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50公里。
24.推进实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全面落实全市2022年度强县域行动任务清单,加快实施以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产业配套和就业服务平台配套设施等领域为重点的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谋划实施城市(县城)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二期、靖乐渠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快推进综合管廊三期项目前期,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城结合道路、老旧管网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和重点城镇综合管沟建设。督促落实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引导形成合理收费机制。加大对园区“七通一平”、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和检验检测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2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焦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加大财政衔接资金倾斜力度,持续改善道路、给排水、供暖等基础设施条件和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条件,培育发展后续产业。实施现代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一乡一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大对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支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达到55%以上。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发展。支持实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进一步靠实“县(区)—乡镇—村—社”四级保洁清运责任,建立健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26.稳步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加快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落实搬迁补助及贷款贴息政策,实现“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落实“一户一宅、建新腾旧”政策,争取迁出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推进迁出区宅基地复垦复绿。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对安置用地实行应保尽保。
27.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吸引外商投资。
严格执行外商投资准入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确保外资企业同等享受各类助企纾困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内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的方式到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进一步拓宽跨境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亚行贷款甘肃环境可持续乡村振兴与发展项目平川区子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完成资金申请报告审批、贷款谈判等亚行贷款资金用款准备工作;加快推进世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景泰永泰古城子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建设。
28.积极盘活存量资产。
强力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争取完成年度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采取政府收购、统一置换、企业原地转型等支持政策,有效整合摸底清理出的工业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施工业领域“标准地”改革,9月底前出台实施细则,逐步实现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办法,缩小划拨用地范围,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对能源、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养老、文化、体育及供水、燃气供应、供热设施等项目,除可按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外,鼓励以出让、租赁等有偿方式供地。支持各县区政府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土地收益市县留成部分纳入同级政府预算管理。鼓励各类资本参与铁路股权受让,盘活铁路资产。
29.加大市级财政对省市列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重点项目大干快上,对2022年省市列重点项目计划新开工和续建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且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库,按照实际统计完成比例前10的,每个奖励资金10万元;对前期项目已开工纳统的,一并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