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解读
索引号: | GS3813/2022-23473 | 部门: | 土高山乡 |
---|---|---|---|
栏目: | 政策解读 | 来源: | 市政府办公室 |
作者: | 日期: | 2022-05-20 |
一、编制依据
按照《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市政办发〔2021〕39 号)精神,依据《“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旅政法发〔2021〕40号)《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甘文旅厅字〔2021〕72号)《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紧扣“十四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编制《白银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基本框架
规划主要阐明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基础,机遇与挑战,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描绘未来五年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新蓝图,是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的行动纲领。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三、规划内容
《白银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分为5个章节。
第一章发展基础。主要总结文旅事业“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谋全局、管长远的角度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
第二章机遇与挑战。围绕文旅融合、政策扶持、资源优势、文化公园建设、疫情影响、客源市场竞争、产品开发同质化、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客观分析未来五年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总体思路。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总体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十抓”即“文化抓培育、广电抓导向、旅游抓创建、文物抓挖掘、非遗抓传承、群艺抓品牌、活动抓特色、产业抓融合、执法抓规范、队伍抓人才”的思路,紧扣“黄河之上·多彩白银”品牌,将白银打造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发展示范区、中国工业城市转型文旅引领创新区。到2025年,文化事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新改扩建3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3个博物馆、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市702个行政村、99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建成5个文化产业园、2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5个文化旅游康养项目、5个文化旅游康养小镇;旅游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创建2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5A级旅游景区、5个4A级旅游景区、10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文旅振兴乡村旅游样板村,实现“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章重点任务。主要从提升市域公民素质与社会文明水平、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质增效、实施文艺精品创作与展演计划、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文化企业培育、推动区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文旅市场拓展与文旅消费刺激计划、实施科技赋能文旅计划与夯实文旅基础建设8项工作入手,着力实现“十四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健全,文艺精品创作力度不断加大,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效加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得到加大,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产业,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区建设。乡村旅游全面快速发展,着力打造好5条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构建核心旅游发展带,促进景区品牌提升,实现以“文旅+”工程推动白银文旅高质量发展,进而扩大全市文化旅游事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章保障措施。主要从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系列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