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2022年度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索引号: | GS3813/2022-23471 | 部门: | 土高山乡 |
---|---|---|---|
栏目: | 政策解读 | 来源: | 市政府办公室 |
作者: | 日期: | 2022-05-17 |
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解决耕地撂荒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特制定《白银市2022年度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市开展撂荒地核实排查整治工作。
二、制定依据
《方案》依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甘肃省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农通发〔2021〕12号)及《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继续做好撂荒地核实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甘农通发〔2022〕5号)文件。
三、主要内容
《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撂荒地整治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完成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切实推动工作落实三个部分。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整治工作。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站位、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深刻认识农村耕地保护和撂荒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作风、更实的措施,扎实有效将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坚决有力落实好各项政策制度,不折不扣完成好撂荒地整治硬任务。
(二)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完成重点任务
责任分工方面:明确了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以及各县区工作责任,坚持“边摸底、边整治”的工作原则,围绕“六个一批”(复耕复种一批、引导流转一批、代耕代种一批、土地托管一批、改善提升一批、还林还草一批)的思路,努力探索整治有效途径。
核实排查方面:对照“三调”耕地未耕数据,紧盯重点区域、整片撂荒、弃耕农户,结合“三调”耕地未耕种图斑,对撂荒地位置、数量、面积、撂荒原因、土地权属等情况一户一户核查,一块一块核实。建立“三调”未耕种耕地图斑核实和撂荒地排查摸底工作台账,并对核实排查面积数据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政策扶持方面: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户对撂荒的耕地进行集中流转并复耕复种,对统筹利用撂荒地成效突出的新型经营主体,要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统筹利用农田治理项目资金,出台利用撂荒地种粮的扶持政策。
分类指导方面:分析本地区耕地撂荒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对季节性的撂荒地,首先要通过政策支持等途径引导农民能种尽种,确需季节性“留白”的,应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促进耕地质量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要加大机耕道、渠道等维修建设的资金投入,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完善灌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增强生产的便利性。达到纳入高标准农田实施范畴的要优先纳入。
土地流转方面: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统一整治。为防止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后出现撂荒,要指导流转双方将相关要求纳入流转合同内容。
社会化服务方面:积极指导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农业产业改革,构建农机、代种、管理、销售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统一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如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种统储等全程式、菜单式服务,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
项目扶持方面:立足当地撂荒实际,科学谋划撂荒地治理项目,主动汇报衔接,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持续加强协调对接,积极申报国家、省上统筹利用撂荒地种粮的扶持项目。
(三)强化保障措施,切实推动工作落实。一是责任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实行领导包抓制度,对摸排出的撂荒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内容、时限进度及责任,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二是宣传引导到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宣传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营造全民推进耕地撂荒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三是调度督导到位。采取定期检查与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督导抽查。同时对各县区撂荒地整治开展周调度。对各县区整治工作进行排名通报,对重视不足、贯彻落实不力等县区及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四是长效监督到位。对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常态化监督指导,建立监管考核制度,将撂荒地整治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到全年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建立撂荒地整治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