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白银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解读
索引号: | GS2530/2022-23332 | 部门: | 河畔镇 |
---|---|---|---|
栏目: | 政策解读 | 来源: | |
作者: | 日期: | 2022-01-04 |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甘发〔2021〕3号)和《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白银市乡村振兴局牵头编制了《白银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经2021年12月3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实施。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编制背景。“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目标任务,全力推进“五个一批”攻坚措施落实,实现了现行标准下37.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得到了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十四五”时期,是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开启全面建设实力、绿色、富裕、活力、幸福、平安“六个新白银”。
编制过程。2021年3月,市乡村振兴局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聘请西北师范大学开展规划编制。
2021年3月,形成初稿。2021年10月,修改完善形成《规划(审议稿)》,经2021年12月3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实施。
二、规划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共3个部分9章,在全面总结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的四大主要成效和积累的四条宝贵经验基础上,准确客观分析了我市“十四五”时期存在脱贫人口返贫致贫的风险,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仍需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面临困难,农村面貌与生态宜居要求差距较大等困难问题,明确新阶段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了5大主要任务、22个方面具体举措和6项保障措施。
规划背景。归纳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市脱贫攻坚的主要成效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指明了方向。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
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巩固对象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脱贫基础薄弱村和发展滞后村内生动力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拓展。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健全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
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效益。二是聚力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重点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扶持壮大特色产业,落实到乡到村带户支持政策;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投入,持续改善乡村基础条件,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全面开启乡村振兴。三是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以增强社会救助及时性、有效性为目标,加快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全面提升基本民生保障能力。四是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对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会宁县、靖远县和纳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景泰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项目、社会帮扶、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兜底保障等十四个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定期监测评估。五是做细做实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十四五”时期安排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工作重点,建设投资资金需求预计289亿元。
三、保障措施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市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坚持四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脱贫地区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县区委书记一线总指挥责任,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围绕“五大振兴”工作任务,设立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工作专班,建立落实台账,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每年分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定期调度工作进展。
着力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强化财政投入,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前提下,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政策,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市县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相关项目,资金项目适当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逐步提高用于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的比例。过渡期前3年各县区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此后调增至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其他县区按照省上部署要求探索建立“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
持续强化金融服务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帮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并通过金融资金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支持重点帮扶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健全完善政银担合作机制,引导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积极创新土地支持政策。过渡期内,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市内交易政策,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继续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相关政策,到“十四五”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支出比例达到50%以上。
切实优化人才支持政策。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在继续抓好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做好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衔接,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专项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督查,确保脱贫成果稳得住、可持续,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问题追责等重要参考。
《规划》已经白银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印发组织实施,市乡村振兴局负责本规划监测评估工作,依据本规划制定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各县区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对策措施,确保规划各项既定目标顺利完成。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督促各专责工作组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白银市乡村振兴局
2021年12月22日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通知